媒体评论:“金元足球”正在吞噬健康的体育市场身体
《经济日报》12月16日报道称,12月14日,中国足协公布了一系列重磅新规,包括中超俱乐部年度支出不得超过6亿元,中超一线队国内球员税前年薪不得超过500万元。有一段时间,新规定引起了很多讨论。
有人认为职业体育应该遵循市场规律。足球既然已经职业化,就应该让市场说了算,不应该一刀切的干预。
乍一看,这个论点似乎挺有道理的,但细细品味却经不起推敲。在这里,有必要向吐痰者泼凉水。
首先,“金元足球”不是真正的职业足球。表面上看,用钱平衡足球市场符合经济规律,但体育产业不是一般的经济活动,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体育俱乐部的投资运营要符合市场规律,球队球员的运营要符合运动规律,体育人才的创造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这些规律相互交织,有机统一才能导致稳定健康的发展。
有钱就会任性,但可能是昙花一现,却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近年来,中超联赛的许多俱乐部都引进了许多高价高薪的世界级球星,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最终并没有带来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事实证明,“金元足球”不是长久之计,回归精耕细作才是理性选择。
其次,投资泡沫影响市场健康。不可否认,资本自然是逐利的,这一点似乎很难约束。但是,如果资本的负面影响被无限放大,就不应该无底线地放任自流。纵观中超市场,资本的恶性竞争压垮了投资者,严重破坏了健康的市场环境。根据中国足协提供的数据,中国足球联赛俱乐部的投资是日本联赛俱乐部的3倍以上,是韩国联赛俱乐部的10倍以上;中国球员的工资是日本球员的5.8倍,韩国球员的11.7倍。“金元足球”正在吞噬健康的体育市场。
更可怕的是,这种资本竞争让足球市场滋生出一种急功近利的严重心态,市场闻起来像铜臭。可惜中国足球职业化20多年,市场发展环境并没有真正改善。表面上是欣欣向荣,背后却是危机四伏。
再次,天价投资严重偏离市值。体育职业化意味着体育市场化、产业化时代的到来。职业联赛改变了计划经济的模式,职业投资人应运而生。理性投资要以市场价值为导向。然而,在目前的足球市场上,投资与市场价值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偏差。比如球员在国内很容易拿到1000万的年薪,但是很少有人有实力进入世界顶级职业联赛。
足球市场的虚拟火灾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球员不愿意出国踢球,不愿意提高自己的水平;球员在俱乐部赚的太多,在国家队的动力严重不足。因此,遏制投机不仅是中国足球及时止损的正当途径,也是尊重市场规则的意义所在。
(原标题:《理性看待中超球员限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