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经过去年的风暴和黑风暴,今年在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双重打击下,香港经济受到重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最近发布了关于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资格的决定。这不但会令行政立法关系更为顺畅,亦有助特区政府专注保障民生和恢复经济发展。特别是香港如果能借此机会,通过改革开放找到新的角色和定位,将有助于推动香港重新起步。
虽然香港经济受到重创,但一些曾经与立法机关周旋的反对党议员,仍然坚持以“拉布”的方式“拉客投机”,拖延立法会的各项议程,导致有利香港民生福祉的法案迟迟不能通过,严重影响正常的立法工作。更有甚者,一些议员为了自己的政治私利,甚至呼吁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制裁香港,希望将香港推向深渊。
让爱国者治理香港,是“港人治港”的基本要求,也是香港政治、经济、社会、民生问题不偏离正确轨道的根本保证。为了拨乱反正,最近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於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的决定》。任何鼓吹或支持“香港独立”的人,一经依法承认,便会立即丧失立法会议员的资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定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亦宣布立即取消杨、郭荣坑、梁继昌四位立法会议员的资格。
我相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这一举措,将会使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和立法关系更加顺畅,特区政府可以提高施政效率,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这是继香港国家安全法之后,又一次拨乱反正,顺应民意,推动香港重新起步的举措。
过去一年的立法修改风波,反映出不仅法律制度、土地、房屋、就业等深层次问题已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香港特区政府现有的咨询架构和公众参与模式也应及时改革。未来,如果香港特区政府能以此为契机,推动香港进一步开放,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逼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进行改革。
香港的改革开放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七十年代,当时的总督麦理浩已经对外开放,不但向欧美国家开放金融业和工业,也注重向中国内地开放。1979年,他应邀访问北京等地,成为二战后第一位访问中国大陆的官方总督,以促进两地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麦理浩对外开放,推行10年房屋建设计划、发展新市镇、成立廉政公署、推行9年免费教育、设立郊野公园、兴建地下铁路等改革措施,为香港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会奠定了重要基础。
目前,香港必须更加开放,不仅对国际社会开放,而且对内地和全球人才开放,加强开放的心态,在香港内部建立开放的共识,推动香港突破改革的瓶颈,重新开始。
首先,香港应该进一步向“一带一路”一带的国家开放。当前,全球经贸秩序将面临重大变化。此外,中美关系正在恶化。如果香港继续只重视“欧洲美化”,优势就会变成劣势。因此,香港可以求助于国际经济贸易组织和国家
香港不应忽视一带一路沿岸非洲国家的发展前景。非洲国家在数字经济、智慧城市、5G等新领域发展迅速。数据显示,未来三年非洲互联网用户数量将达到8亿左右,预计两年后非洲智能手机普及率将达到73%,年GDP增长3000亿美元。对香港来说,这不仅会增加对非洲国家的投资,还会吸引非洲科技企业在香港上市,从而巩固和发展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第二,香港应向内地开放更多专业产业。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标准。比如在医疗行业,中国医务人员已经向100多个国家和世卫组织提供了紧急援助。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内地研制的试剂已被证明对全球数亿人的大量样本有效。此外,数十万在内地工作和生活的香港人,已习惯在内地接受医疗服务。因此,如果能够引进精通英语和广东话的国际水准的内地医护人员,不但有助香港对抗新冠肺炎疫情,也有助市民获得越来越全面的医疗服务。
开放教育产业的意义深远。特区政府应考虑进一步开放教育,引入更多办学团体,并鼓励有内地背景的办学团体来港办学。从需求来看,香港的家长普遍非常重视教育质量。培桥学院、福建中学等学校每年能吸引上千的小一新生,竞争不到200度。一些有内地背景的优质办学机构,如果在香港办学,也可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入学选择。
第三,香港特区政府应加强人才开放政策。美国吸引人才的政策值得借鉴。特朗普上台前,每年发放8.5万份H-1B签证,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申请。其中2万签证是针对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其余只需要持有本科学历即可。事实上,发展经济、创新产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各级人才,而不仅仅是博士、博士后人才。美国吸引人才的政策可以从世界60亿人口中招募各种优秀人才供其使用,共同创造“美国梦”。
对此,如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能够重新审视现行的移民政策,借鉴美国的移民政策如J-1短期交流签证、专业技术工作的H-1B签证、企业高管的L签证等。让来自世界各地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等。可以在香港短期甚至长期工作,让更多的人才创造“香港梦”,解决香港的人才短缺问题。
第四,特区政府官员需要有更开放和创新的态度。一方面,政府官员需要放弃制度上的自满感。官员们执着于“小政府、大市场”的政策,经常谈论“有效”。但是,有效不代表是最好的,也不代表不能改进。正如美国制片人大卫斯图特曼(David Stutman)所说,“自满是进步的大敌”,特区政府官员如果继续保持优势,对香港的结构性困境一无所知,出现问题只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疑会错失很多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需要采取容错和试错的态度。目前,“重风险轻创新”的保守心态,不仅存在于特区政府,也存在于各监管机构、公共机构和大部分本地大企业。所有这些部门通常都不愿意冒险和创新,因为它们通常一帆风顺,而香港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如果说麦理浩的改革开放是一条艰难的道路,那么香港目前的改革开放是需要克服困难的,尤其是在人大常委会决定取消部分反对党议员的资格之后,如果香港各行各业能够持之以恒,以“千山过万水”的开放心态去登山,我相信香港在未来的混乱之后,是可以统治的,可以重新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