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AP走过15年推动中国汽车安全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C-NCAP”这个名字并没有太多的接触。事实上,C-NCAP作为一个碰撞安全评价体系,在过去的15年里,一直在努力让中国的汽车安全赶上甚至超越国际主流水平。

自2006年诞生以来,C-NCAP就是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必然产物。

2006年8月29日下午15时,在中国国家汽车中心碰撞试验室内,随着一声巨响,一辆东风日产特伦特(参数图)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向刚性护栏,这标志着我国汽车安全评价新规首次碰撞试验完成,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六个建立NCAP体系的国家。

在那个中国汽车疯狂增长的时代,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因为安全性能在海外被打败,饱受恶评。同时,由于技术标准的代差,部分国外车型来到中国,存在降低配置和成本的情况,给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风险,对中国消费者不公平。

这时,中国的“NCAP”评价体系就准备出来了。

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中央企业中国汽车中心的决定,2005年正式成立C-NCAP项目筹备组。通过吸收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欧美日NCAP的做法,形成了我国自己的C-NCAP(中国新车评价条例)。

它的诞生为所有在中国销售的汽车产品提供了一个基准线,让这个野蛮的行业第一次有了统一的标准。

在过去的15年里,C-NCAP经历了5次改版,保持了“3年小改,6年大改”的系统更新节奏。从市场购买热销车型500余款,进行碰撞测试1500余次,涉及企业产品87款,评价结果“五星”比不断提升。中国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车辆安全防护能力上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在国际汽车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据报道,C-NCAP的每次改版升级总是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继承,新旧版本保持整体框架不变;二是创新发展,紧跟汽车安全技术新技术,结合中国汽车场景;三是国际协调,加强与全球NCAP组织的沟通,尽可能协调彼此的步伐。

同时,作为中国汽车的重要窗口,C-NCAP在国际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除了2012年加入全球NCAP,C-NCAP还成为东盟NCAP和欧洲NCAP的认可实验室,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以为国内企业获得东盟NCAP和欧洲NCAP评价提供服务的实验室。

10月26日,在中国国家汽车中心C-NCAP 15周年之际,一汽红旗“连环追尾”示范测试和HIPHIX 40%偏置碰撞测试相继举行。前者是全球首次公开进行的两车高速追尾试验,既是对碰撞试验能力的艰难挑战,也是对复杂交通事故和安全问题的有益探索。

正如全球NCAP总裁大卫沃德所说:“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和创新,C-NCAP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构之一。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未来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据悉,近15年来,C-NCAP测试车型驾驶员安全带提醒配置率从62.5%提升至100%;侧气囊和头部气帘的配置率从29.5%提高到76%。自2009年引入C-NCAP评价法规以来,ISOFIX的配置率从70.2%提升至100%,ESC的配置率从42%提升至近100%.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安全水平的提高,中国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符合

未来,中国国家汽车中心C-NCAP将携手行业企业,共同打造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新生态。一方面将向公众普及正确的安全用车习惯,倡导和谐安全的交通理念,另一方面将引导汽车安全技术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