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力电池“安全下岗” 碳中和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2020年国内汽车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达到20万吨(约25GWh),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约78万吨(约116千兆瓦时)。因此,每一个动力电池都必须“安全下岗”,这样“碳中和”之路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汽车电气化转型和碳中和的目标似乎越来越近。同时,如何“安全下岗”最后一批动力电池的问题也摆在人们面前。
一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20万辆,同比激增20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40万辆,同比增长约76%,未来五年电动汽车产销增速有望保持在40%以上。
另一方面,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统计,2020年国内汽车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达到20万吨(约25GWh),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约78万吨(约116千兆瓦时)。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对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技术、成本、产业链不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仍存在“市场不规范、非正规渠道违规经营存在安全隐患、循环经济性差、退役电池复杂度高、拆解不方便”等痛点。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是为了环保,也是汽车、出行行业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动力电池不安全下岗,将造成资源浪费甚至环境污染,无疑会给“碳中和”之路蒙上阴影。
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在谈及新能源汽车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时,应重点关注生命周期管理。其中,动力电池回收不容忽视。“一方面,电池厂商和汽车公司应从改进技术和生产工艺入手,想方设法提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延长电动汽车使用寿命、完善电池回收体系方面,相关方面也要加快发展步伐。”。
车辆制造商应做好“风向标”
在动力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独自解决所有问题。因此,信息共享和产业协同被认为是提高产业链效率的最佳解决方案。其中,对汽车产品有定义权、在选择供应商时可以用脚投票的整车企业,无疑可以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任何一项汽车技术的发展,在向前看的同时,都必须务实理性,遵循基本商业规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前不久,沃尔沃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晓林公开呼吁车企和电池供应商平衡消费者需求和减少碳排放的关系。在他看来,“电池越大越好,越多越好”,无论是从降低整车功耗的角度,还是从电池寿命周期管理的角度。
据报道,为了在2030年成为纯电动豪华汽车品牌,在2040年成为全球零负荷标杆企业,沃尔沃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动力电池的选择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未来,沃尔沃汽车的电池产品将采用100%可再生能源生产。我们将充分再利用电池中有价值的材料,尽可能实现电池的再制造和再利用。”袁晓林表示,车企不仅要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考虑电池生产、电池回收和
“在采购决策中,可持续性与成本和质量一样重要。作为领先的移动旅行服务提供商和行业领导者,我们有责任在选择、合作和指导供应链方面朝着可持续的战略方向发展,这将对环境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沃尔沃汽车亚太区采购副总裁李海坦言,在加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面临诸多挑战。电池从原材料获取、加工制造到废物处理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上升和动力电池需求的增加,部分电池的关键材料可能会涨价,这将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一旦废旧电池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回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这个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价值链就不完整,无法形成商业闭环。”
加强产业链的协调,电池也能“多吃鱼”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3亿元左右。有行业专家预测,到2030年,仅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利用就将形成1000亿的市场。
据CATL(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介绍,未来五年,锂行业市场将迎来井喷期,进入TWh时代。这意味着,从原材料、电池制造、运营服务到物料回收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众多合作伙伴形成“接力跑”。
据了解,动力电池回收往往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动力电池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边角料;第二阶段是电池使用5年后更换废旧电池;第三阶段是在整车使用10-15年后,将废弃电池拆解。
“宁德时代希望在未来能够加强与产业链的合作,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拓宽锂电池的应用领域。”曾毓群解释说,之所以要做“16年200万公里”的长寿命电池,就是为了给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可能。
在“车电分离”换电模式以及长寿命电池的前提下,商家可以先将新能源汽车作为运营车辆或者出租给消费者,使用到一定时间后,将旧电池包换下来给储能充电站,最后再把废旧电池安全回收。这样一来,动力电池实现了“一鱼多吃”,从车上退役下来的动力电池也能成为“香饽饽”。
正如“碳中和”催生了万亿瓦时级的电池需求,推动了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随着动力电池新应用场景不断产生,不同技术也将迎来新的施展舞台。
“电池技术在能源和交通革命均处于枢纽地位,是实现零碳目标的牛鼻子。”宁德时代公共事务部经理刘子瑜告诉记者,宁德时代正积极打造“从电池生产到使用,再到回收与资源再生”的全生命周期生态闭环,并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实现市场应用的集成创新。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部署了“十四五”时期循环经济领域的重点工程和重点行动,其中就包括“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以及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
如果说“双碳”目标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那么只有让动力电池“安全下岗”,“碳中和”之路才能走得更远。与当初成功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过程类似,这也需要上下游企业相互动员,积极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