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在海上聚会面临多重压力挑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前五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5万辆,同比增长2.2倍,新能源汽车继续呈现良好趋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是一个亮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世华表示,5月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为1.8万辆。虽然出口总量低于15万辆,但近2万辆的出口显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日前,该协会表示,5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爆炸式增长,特斯拉在中国出口11527辆,SAIC乘用车出口2430辆,江淮汽车出口549辆。其他汽车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势头越来越大。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中国汽车公司可能会掀起一股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新浪潮,新的造车力量和传统汽车公司正在加速走出去,抢占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
车企电动车型扎堆出海,今年预期增量10万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5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8万辆。在这一波新能源汽车下海浪潮中,造车新势力首当其冲。
5月初,威来汽车发布了挪威战略,称将于9月开始交付全新的ES8,ET7将于明年正式进入挪威市场。根据威来汽车的计划,从明年开始,威来汽车将出口到除挪威以外的五个欧洲市场。
威来发布挪威战略的前一天,爱知汽车宣布与欧洲汽车进口商达成合作,共同开拓意大利市场。此前,ACHI U5(参数:图片)已在德、荷、比、法、丹、以等地销售。爱知汽车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爱知汽车累计出口量为2500辆。爱知汽车认为欧洲市场潜力更大,更注重产品而不是品牌消费者。
小鹏G3也已在挪威交付,小鹏将于下半年在挪威交付小鹏P7。
除了这三家,理想汽车和魏玛汽车也有出海的打算。据了解,理想汽车已建立海外市场团队;魏玛汽车还与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下属的能源技术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促进电动汽车及相关业务的出口。
在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传统汽车公司并不落后。6月初,比亚迪首批100辆唐电动车赴挪威市场;根据比亚迪的计划,今年将向挪威交付1500辆唐电动车。除了乘用车出口,比亚迪还实现了纯电动客车的海外出口。根据比亚迪的数据,它已经在全球交付了6.5万辆纯电动公交车。
上汽通用五菱还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其最新的敞篷车型将出口欧洲。拉脱维亚汽车制造商达姿宣布,将在欧洲销售凌虹光迷你电动汽车敞篷版,并将其名称改为弗雷泽弗罗格电动汽车,起价为2万欧元。去年10月,SAIC MG的纯电力通过SAIC的欧洲自营路线出口到欧洲市场。此外,SAIC R、红旗、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汽车公司也计划将其新能源汽车出口到海外市场。
总工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由于竞争压力和市场前景等多重考虑,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加快海外市场布局,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海外出口。他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玩家众多,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很大。汽车公司不需要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市场转型升级的总趋势。在这一领域具有一定先发优势的中国汽车企业也想
无论是威来汽车还是比亚迪,其首选出海市场都是欧洲的挪威。因为挪威更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无论是电动车的份额还是政策和基础设施的铺设。2020年挪威纯电动汽车总销量约7.68万辆,占汽车市场总销量的一半以上;从市场份额来看,挪威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基础设施铺设方面,截至去年底,挪威共有公共快速充电站1110个,公共普通充电站7500个,充电桩18500个,居民与充电桩比例为100000:35。
从政策角度看,挪威计划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的国家;此外,挪威对新能源汽车免征25%的增值税和进口税,并在日常行驶中的停车费和公路通行费方面有相应的优惠待遇。从市场规模来说,挪威没有本土汽车品牌,没有本土保护政策,依赖进口。
事实上,纵观整个欧洲市场,我们都在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欧洲计划到205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地区;最
欧盟成员国都有相应的新能源汽车购车激励补贴政策,同时没有对车辆产地做出限制。例如德国如购买价格在4万欧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车可获得6000欧元补贴。从销量来看,202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42%,首次超越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稳中增长的趋势,但外资品牌在华加速布局,中国车企也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需要拓展新的市场,欧洲便成为最佳选择。业内认为,中国纯电动汽车起步较早,在价格、设计和品质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欧洲市场本土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并不是很快,也为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布局提供了窗口期。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认为 ,中国车企选择欧洲出口一方面是欧洲的法规标准相对于美国等更容易满足,另一方面是其在欧洲市场面临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小;此外,此前中国品牌出口主要集中在南美、非洲、东南亚等汽车相对薄弱的大市场,出口欧洲市场也能够进一步树立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想吃“海外”奶酪,背后是多重挑战和压力
欧洲市场在政策、市场、消费理念等方面具备的良好基础,吸引了众多中国车企加速新能源汽车前往布局。业内认为,欧洲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为有一定竞争力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提供了海外布局的机遇。
不仅在整车层面,业内认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欧洲市场也能为中国企业提供窗口机会,例如电池行业、上游原材料领域等。目前宁德时代已经在德国建厂,预计今年年底投产。
但对于中国品牌来讲,出海欧洲的机遇背后也面临重重风险挑战。张翔认为,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出海浪潮宣传效果大于实际意义,通过布局海外市场业务,有助于品牌提升自己的国际化品牌形象,但他认为车企应该谨慎布局出海业务。
其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欧洲需要考虑本土化落地问题,欧洲的汽车测试标准和法规相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更为严苛,需要足够成熟的技术支持。
其二,欧洲本土的传统车企大众汽车、宝马、戴姆勒等都在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发力电动化,其有相当的技术实力储备,在欧洲大本营也有丰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份额,中国品牌或将需要面临更严格的竞争,产品质量、性能都要面临考验。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出口欧洲不应该走低价路线,不能盲目低价进入市场,需要严格把握质量和服务。
其三,中国品牌出海也要考虑盈利、规模的问题。上汽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爱民曾公开表示在海外市场需要持续的投入,打品牌保持曝光度提升形象,才能适度盈利。此外,从欧洲市场的消费习惯和文化差异等方面来看,对汽车的需求和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否真正获得欧洲市场的认可还有待观察。
不过,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加速推进,在崔东树看来,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势头良好,预计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将持续走强,中国车企加速出海,海外市场将成为中国品牌的新赛道,未来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比传统车有更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