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东方吹向上海车展 见证中国汽车工业的“推广战”
本月初(4月1日),制造强国领导小组汽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总体布局和协调建设,促进车辆联网加快发展”。上月底(3月29日),长城汽车发布氢能战略,希望打造“生产-储存-运输-添加-应用”的国际级集成供应链生态,打破核心技术壁垒。第二天(3月30日),小米正式宣布进军汽车行业,雷军本人也将上阵,开始他所谓的“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
在很多行业专家看来,无论是政府持续的激励政策,还是传统汽车企业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还是接踵而来的造车“新生力量”,都在加速中国汽车行业进入智能电动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将于4月19日如期举行的2021上海国际车展,不仅将吸引更多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参与其中,也将见证中国汽车产业转型转型的经验和方案,为全球汽车市场注入新的动能和新的活力。
从数据上看,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635.2万辆和64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7%和75.6%;与2019年数据相比,同比分别增长0.3%和1.8%。相应的,欧美的汽车市场也是愁云惨雾,前景不明。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影响,欧洲汽车产销创出新低。在北美,由于流行病、港口拥挤、芯片短缺和严寒天气,许多汽车工厂如通用、福特、丰田和本田被迫停产.
与欧美汽车行业相比,有工厂倒闭、减产的报道;跨国汽车公司不仅选择继续“加码”中国市场,还将中国视为企业自身乃至全球汽车行业改革的“前沿阵地”。奥迪汽车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杜思曼直言,“中国在推动技术发展,也是奥迪未来取得长远成功的重要支柱”。奥迪汽车(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冯也表示,“对于大众来说,中国在世界电气化发展方面树立了标杆”。为此,奥迪ag管理委员会主席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强调,“我们必须加快步伐,充分发挥中国的实力”。
无独有偶,通用汽车执行副总裁兼通用汽车中国总裁李白也明确表示,中国是通用汽车非常重要的市场。除了坚持引进最好的产品和技术,通用还会让中国的前瞻性设计中心更深入地参与全球电动汽车的设计,在发展初期考虑中国市场的需求。
在国内搏击的自主品牌,无论是成长为行业内举足轻重的三大自主品牌(长城、吉利、长安),还是有望脱颖而出的“潜力股”,都在充分审视行业趋势和自身情况后,展开了加速转型的新征程。此外,还有不断被吸引加入造车“大军”的“新生力量”,包括特斯拉、威来、小鹏、Ideal、百度、阿里巴巴,甚至刚刚进入市场的小米,当然还有华为、苹果等国内外重量级企业。
中国汽车市场强大的韧性和广阔的前景,以及新产业浪潮所赋予的新的发展机遇,是各种力量集体“下注”背后的核心逻辑。中国人民大学一级金融学教授、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中国上市企业仍以银行和茅台为主,不够合理。在未来的发展中
随着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产业重塑和以新生代不断涌入、新思潮的不断涌现为代表的消费趋势的嬗变,中国汽车市场正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汽车产业也正展开全方位的变革。而行业的这场自我转型升级,极有可能引发企业之间的多方角逐,甚至催生出新的格局;这其中,无论是对传统的汽车企业,还是跨界的“新势力”,甚至是全球车市,影响一定是深远的。以大众(奥迪)、宝马、奔驰等传统汽车巨头为例,在推出基于全新平台的量产电动车时,也同步开启了对于“新势力”的“反攻”。在进军电动车的过程中,传统车企不仅秉承生产制造的固有优势,而且还对产品进行数字化、网联化的升级。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无疑将冲击现有电动车市场格局。
相比之下,本土车企也有展露锋芒的可能,类似长城汽车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比亚迪致力成为“智能汽车硬件标准平台提供商”,未来必将在中国汽车产业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若以“新势力”的角度分析,各类跨界造车的“野蛮人”还将继续为汽车行业提供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理念。同时,考虑到汽车业是资金、技术、人才高度密集的产业,以及任何造车企业都必须充分尊重汽车产业基本规律,这让“新势力”不得不面对一道道“关卡”,并思考如何在行业变革中“闯关”成功。对以上现象和走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也将在接下来的系列报道中深入剖析,寄望多维度解读2021上海车展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