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强核心”需要“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

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汽车“强势核心”成为汽车行业代表热议的关键词。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国家在保证产业链稳定供应的基础上,出台积极政策,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维护汽车供应链安全”;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提出“制定国产汽车芯片技术路线发展纲要,建立芯片创新发展平台”;全国人大代表、SAIC委员长陈红建议“制定“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实现由外到内的权力转换”。

去年底以来,“核心缺失”的问题导致整个汽车行业面临停产的风险。甚至丰田、日产、大众、福特等知名跨国汽车公司。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他们陷入了生产受阻的焦虑之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世华表示,在中国,“汽车芯片的短缺将对2021年第一季度的生产产生很大影响,甚至继续影响第二季度的生产”。

2020年,中国连续第12年获得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每年汽车产销量约占全球汽车市场的30%。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汽车芯片自主供货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很多核心芯片主要依靠进口。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约为475亿美元,而中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不足150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5%。更令人担忧的是,2019年我国汽车芯片进口率超过90%,先进传感器、车载网络、三大动力系统、底盘电控、ADAS(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等关键系统芯片过度依赖进口。

为了缓解汽车芯片供应短缺,帮助改善和升级芯片供应链,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月山近日提出,“工信部将积极引导和支持汽车半导体产业发展,支持企业不断提高集成电路供应能力”。去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要求“各部门、各地要尽快制定具体配套政策,加快政策落实,确保实效,促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多重优惠政策的刺激下,汽车企业、零部件企业、芯片企业纷纷涌入汽车芯片的“新轨道”。统计显示,2020年,中国将有5000多家新的汽车芯片相关企业,比2019年增长187.4%。

“保持低位,获得高位”。在加快芯片自主研发和制造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从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支持,但同时也需要在微观层面坚持底线思维。所谓“底线思维”,是指从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事情朝着预期目标发展的思维方法;它最大的对立统一是“底”与“顶”的有机结合,不“守底”很难达到它的“顶”。

就汽车芯片而言,汽车电气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使得汽车级芯片的国产化有机会获得产业优势。相关部门和众多汽车企业高管从顶层设计提出政策和资金支持,无疑为汽车的“强核心”提供了有力保障。

前几年,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推动钢铁行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在这种背景下,许多钢铁企业竞相推出中高端项目。这种“蜂拥”的投资或扩张导致了钢铁产能的更高淘汰;更严重的是,产能过剩的类型已经从过去低水平产品的重复建设蔓延到高端钢铁领域。这些惨痛的教训都警示我们: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注意防范重大风险。3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青走上“部长通道”,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盲目重复,要防止‘突然崛起’。”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