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汽车公司竞相进入中国氢燃料汽车市场
中国政府对氢燃料汽车产业的全力支持态度,正在产业和资本市场上产生双重发酵。随着国内投资陆续到来,2021年初,国外投资国内氢燃料市场的消息也在加速。
据韩国媒体1月5日报道,现代汽车将于2021年在中国广州建设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工厂。投资计划最近已被政府批准。与此同时,现代汽车正与一家中国公司谈判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以促进工厂的建设。预计最早将在本月宣布建设。目前,现代汽车尚未正式证实这一消息。记者就此询问了现代汽车中国相关负责人,在新闻稿发布前未收到任何回应。“目前的政策文件没有限制外资,外资企业将通过国内发展加快布局。”CCID咨询汽车工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鲁文亮告诉记者。与之前动力电池发展初期的“白名单”保护不同,氢燃料电池领域的产业政策更加开放,氢燃料电池是氢燃料汽车的核心技术。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商务部认为,建设一个氢燃料电池系统工厂,将为增加韩国汽车零部件对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出口铺平道路。
外资投资中国氢燃料电池市场的背景是,2019年以来,中国氢燃料汽车行业频频获得优惠政策,资本热情也有所上升。最关键的节点是中国首批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名单将于2021年公布,这意味着氢燃料电池“以奖代补”政策将正式实施,行业将迎来大规模发展。吸引外资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理念之一。根据《氢云链》的数据,在11月15日示范城市集团申报结束后的40天内,上市公司披露的与氢能行业相关的项目只有32个达成。
对于拥有技术优势的外资企业来说,中国整个氢能市场的蓝海指日可待。目前,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数量已经超过7000辆。根据2020年10月27日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将达到10万辆左右,2030年至203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将达到100万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40多家外国公司进入国内氢能市场,几乎涉及产业链的所有环节。根据公开信息,外资投资密度增加。据公开信息,2019年上半年70个氢能投资项目中,包括海外(含港澳台)企业在内的投资项目有3个,2020年仅12月份就将有3个以上此类投资项目。
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最终目标,氢燃料汽车因其投资巨大、应用规模不确定而受到大多数汽车公司的谨慎对待。而注重未来技术投入的欧美日韩,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布局早于中国。随着外资的进入,本土企业将受到怎样的冲击已经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进击的外资企业
现代汽车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实力在业界是众所周知的。现代汽车从1998年开始研究氢燃料电池技术,现在在中国建厂的消息也不是空穴来风。2020年3月,现代汽车高管表示,将在四川生产氢燃料电池;10月和11月,现代汽车分别与中国长三角和京津冀的多家氢能企业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开发和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在11月的世博会期间,它首次在中国推出了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如果现代汽车在中国建立一个氢燃料电池工厂,这意味着它的第一个
这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将重点放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的趋势是一致的。2019年人大期间,与氢能相关的几项内容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燃料电池将免于倒退。2020年9月,《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正式颁布。根据该计划,在四年示范期内,五个部门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根据目标对入围示范城市群的完成情况进行奖励。目前,示范城市集群的申请已经结束,官方名单即将公布。
在政策的刺激下,投资规模也迅速扩大。根据《氢云链》数据库信息,2018-2020年中国氢能产业投资规模分别为850亿元、1805亿元和1600亿元。随着示范城市集群名单的公布,产业投资布局被认为更加密集。
截至2020年11月15日,示范城市群申请已经关闭。最近,第一批城市群在网上流传,北京、上海、广东、河北、河南都在前列,但官方名单还没有公布。将示范城市群政策与新能源汽车“10城1000车”政策进行对比。借鉴当年“10城1000车”带来的效应,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推广政策的出台,被认为是将行业推向真正发展的第一年。
巨大的增长空间吸引了国内外企业的进入。外资企业,尤其是日韩企业,虽然有技术优势,但当地市场空间非常有限,需要对外拓展。同时,由于产业技术的不足和巨大的投入成本,国内政府和企业将选择与外资龙头企业合作,以进入示范城市群,建立产业先发优势。
2019年10月,《天津市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鼓励一汽丰田引进国际先进的氢燃料电池车型;积极引进汽车厂商进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样机开发和量产。”然后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2020年1月发布的《设计招标公告》显示,一汽丰田计划在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城建设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工厂,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这被认为是丰田在中国部署氢燃料电池战略的一部分。
事实上,丰田在中国的布局不亚于现代,甚至已经开始向国内许多汽车公司提供燃料电池组件。2019年4月,丰田与福田汽车、一华通达成合作意向,三方将联合推出氢燃料电池客车新产品。2019年12月,丰田集团核心企业丰田通商与重塑科技管理委员会、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了打造重型氢车示范应用项目协议。2020年6月5日,丰田与一华通、BAIC、一汽、东风、广汽等国家队共同成立了联合燃料电池系统R&D(北京)有限公司。
零部件巨头也在加速进入。2020年12月,大陆宣布在常熟工厂建立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中心。博世还与中国商用车制造商庆铃汽车(Qingling Motors)在重庆签署了合资协议,并注册了一家8亿元人民币的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和销售燃料电池解决方案。燃料电池汽车属于氢能产业的下游环节,在中上游的制氢、储运领域,外资也是频繁的。2020年11月19日,宏达兴业与法国液化空气全资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11月18日,东方电气与法马通德国签署氢能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氢能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等各方面进行合作。
中国蛋糕好抢吗?
由于成本高,许多企业表示将放弃燃料电池路线。据2020年的消息,奔驰计划终止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研发,因为成本太高,大约是纯电动汽车生产成本的两倍。2019年,本田还宣布将无限期搁置氢燃料技术的开发。大众还表示,电池纯电动技术路线是未来。
但这些企业只放弃了乘用车布局领域,商用车领域仍是布局热点。2020年11月,据外媒报道,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转向与沃尔沃合作,计划在2021年上半年成立合资公司开发销售电池燃料。从丰田和现代在中国的布局规划来看,商用车也成为行业的突破口。“外资在商用车领域不算太强,但是可以和国内商用车公司合作。乘用车短期内不太可能布局。如果氢加气站不足,没人会买乘用车。”鲁文亮说。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产业链环节主要集中在桩、系统、加氢站等优势领域。”鲁文亮进一步分析道。氢能供应和燃料电池由于规模小、成本高,仍然需要补贴。根据《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该奖项的评估范围涵盖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和数量以及氢能供应的经济性。
粗略计算,每个入围城市群可获得高达17亿元的奖励,但有业内人士曾向经济观察网表示,国内氢能企业数量不足。如果不能创造出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引入资本,很难实现大规模发展。”上面分析说。
在配额紧张的情况下,对氢燃料电池的补贴并没有明确偏向本土企业,而动力电池本土企业则享受了四年的“白名单”保护。许多政策表明,氢能行业对外国投资更加开放。2020年12月28日公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显示,几乎整个产业链都被纳入了鼓励外资的范围,从储氢和运输到氢加气站的建设和运营,再到燃料电池系统和燃料电池发动机。此外,2021年的进口关税调整计划也降低了燃料电池一些核心部件的关税。
然而,最终的补贴是否有倾向性还没有确定。“现在补贴都补不上外资堆,(外资)2024年后真的要工作了。”一家国内主流燃料电池企业的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Economic Observer),是否补充国外的反应堆,最终还是要看各个城市的执行规则。“口头上主要是培养本土企业和自主技术,但政策文本还是开放平等的。”鲁文亮告诉记者。“没有(白名单保护),跟狼跳舞就好。”王亚波告诉记者。这种信心来自于国内部分企业已经掌握了从核心部件开发到整车集成的全前瞻性开发能力,部分企业已经表示可以在某些核心参数上与国际主流竞争。但公认的是,国内企业在基础材料领域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核心部件、生产工艺、设备等各个环节的国产化空间还很大。业内人士指出,燃料电池市场的竞争环境对外资开放,也有利于技术引进,降低成本,促进产业规模快速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