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做汽车路谢幕吉利发三张牌提名导演

股权变更不到一个月,力帆迎来了董事变更,九个董事候选人中有三个来自吉利。这意味着力帆的实际控制人换成满江红公司后,力帆创始人尹明善造车之路告一段落,李书福的吉利正式登场。

关于九名董事候选人中排名第一的杨健是否会成为力帆的新董事长,吉利的相关负责人1月7日对记者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虽然力帆董事长尚未宣布,但力帆在经历了五个月的破产重组后,将随着新的高级管理团队的加入而进入吉利时代。

但从成为a股第一家民营上市汽车公司,到最终转制,力帆面临的不仅仅是资金和人员调整的问题,还有吉利如何凭借自身优势和力帆剩余优势为未来发展铺路的问题。

力帆造车路谢幕 吉利出牌三人提名董事

吉利团队接手

1月6日晚,力帆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由于第四届董事会任期届满,同意本届董事会提名九名董事进入第五届董事会,相关议案已提交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记者注意到,杨健、徐志豪和钟贤都来自吉利。数据显示,杨健于1996年加入吉利集团,现任吉利集团副董事长、董事会副主席。此前曾任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吉利集团执行副总裁、吉利集团总裁;徐志豪担任吉利科技CEO、钱江摩托车董事长;钟贤,吉利科技证券营业部总经理。

三位导演候选人的出现,也标志着吉利正式从幕后走上舞台。去年12月,力帆发布了《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股东权益变动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本次股权变更后,力帆股份的控股股东由力帆控股变更为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满江红基金)。

据了解,满江红公司股东为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江基金”)和吉利麦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麦杰”),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两江基金背后是重庆两江新区政府,吉利麦捷是吉利科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吉利科技集团是吉利控股集团的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

与此同时,力帆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股权变更将通过将资本公积转换为股票的方式实现。变更完成后,满江红基金和工业投资者将分别持有力帆汽车29.99%和20%的股份,力帆控股的持股比例将降至13.75%。据悉,产业投资者由吉利麦捷、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或持股比例超过70%的绝对控股公司组成。对此,业内人士已经判断,重组后吉利可能是力帆的实际控制人。

现在,力帆转股不到一个月,三名吉利高管被提名为董事,只有在股东大会通过后,吉利团队才会正式接管力帆。值得注意的是,在吉利的三位高管中,杨健在九位候选董事中排名第一。据业内人士透露,按照惯例,作为董事候选人排名第一的杨健有望出任力帆新董事长。对此,吉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切将以公告为准。

走出泥潭不易

但是吉利真的能带领力帆走出泥潭吗?据了解,力帆集团成立于1992年,业务涵盖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的生产和销售。2010年,力帆成为中国首家整体上市a股的民营乘用车企业。但在销量下滑、债台高筑、资金链紧迫、经销商维权的压力下,力帆长期处于行业边缘。

在此之前,力帆一直在努力自救。

随后,力帆转向新能源汽车,但数据显示,2019年,力帆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74.9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69.49%。此外,力帆还卷入了许多纠纷。去年8月,力帆股份有限公司公布,公司(含子公司)过去12个月涉及的诉讼(仲裁)总额为2.98亿元;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累计金额50.37亿元。

高负债,乘用车销量见底等。已经成为力帆的难题,如何振兴口碑、技术、产品都被甩在后面的力帆,成为吉利接手后关注的焦点。对此,去年11月,力帆发布《力帆股份重整计划》,表明重组投资者将把力帆打造成为中国智能联网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成为吉利科技集团电动汽车制造业务唯一的上市平台。

根据重组计划,力帆将引入智能、基于平台、网络化的电动汽车业务,打造智能电动新能源汽车新生态和新能源汽车生产线,逐步形成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品牌建设方面,依托吉利品牌支持,由行业投资者专业团队打造全新品牌,重点关注B端大众车型市场和C端中高端车型市场。

此外,吉利麦捷/吉利科技集团与力帆签署了对换电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的授权协议,以及支持前款所述对换电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产能的基地加工业务或其他加工业务协议的转让协议。力帆表示,一旦重组完成,将首先量产吉利科技集团旗下的电动MPV枫叶80V。

汽车行业专家阎景辉表示,力帆未能跟上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破产和所有权变更。与力帆相比,吉利作为自有品牌的龙头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领先不止一步。吉利接手后,会给力帆带来资金和技术支持。但是力帆重回正轨并不容易,在市场股票竞争下力帆翻身的时间也不多了。

吉利背后的隐疾

提供团队、资金、平台,吉利进入力帆会为其扭亏为盈提供各种资源,但吉利在新能源、燃油车领域布局完美。它为什么要“吃”力帆?乘用车市场信息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吉利对力帆的押注与其在电力交易领域的布局不无关系。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将电站列入“新基础设施”范畴;去年7月,工信部副司长辛透露,将继续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和更换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政策,鼓励企业根据适用场景开发和更换车型;去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充电和代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应用代电模式。

面对换电网点的到来,吉利迅速做出反应。去年9月,吉利科技智能电源交换站在重庆全国亮相,电源交换模式首次登陆重庆两江新区。根据吉利科技集团的计划,今年重庆将建设100座电站。

事实上,力帆在电力交换领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据了解,2018年5月,力帆股份有限公司宣布通过固定增资方式募集24.8亿元,用于开发智能轻量化、快换纯电动汽车平台、智能新能源汽车能源站项目、智能新能源汽车16亿瓦时锂电池芯等项目。

同时,总部设在重庆的力帆,正好可以为吉利的换电业务提供“主机”的优势。

除了这项政策,吉利还希望通过力帆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数据显示,去年吉利新能源和电动汽油车销量为6.8万辆,同比下降40%。2019年,吉利新能源和电动汽油车销量11.3万辆,同比增长69%。在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的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攀升。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110.9万辆,同比增长3.9%,吉利有所落后。

严景辉表示,燃油车进入存量竞争后,新能源车成为所有汽车企业寻求增量的新战场,国内外所有企业都加快了布局。汽车企业要想突破,就必须找到新的卖点来吸引消费者,其中解决里程焦虑成为关键。基于此,未来的替代车型将在汽车市场占据很大优势,这也是吉利投资收购力帆的原因之一,通过布局替代领域增强了企业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实力。

但业内人士认为,电力交换模式仍处于推广阶段。虽然之前力帆也有参与,但是吉利接手后还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存在磨合问题,吉利能不能振兴还需要市场来检验。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