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合作将帮助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领先世界
(原标题:中之星:“车路协作”将帮助中国在自主驾驶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
自动驾驶这个话题已经热了将近10年了。和汽车市场的规模一样,中美两国也在自主驾驶领域展开了一场追逐。
目前,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几乎被公认为行业第一的自动驾驶技术。这家公司已经能够在没有安全人员的情况下在公共道路上运营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这个程度的实现来自于3200多万公里的实际路试。
国内也有百度、滴滴等科技公司打入这个轨道。但据公开数据显示,国内自动驾驶公司测试里程最高的公司不到Waymo测试里程的三分之一。
在咨询公司Navigant 2020年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Waymo也名列榜首。
“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大约相当于两年前的Waymo水平,”中国自主驾驶公司中智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锦表示。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很难赶上美国?
答案可能来自两个方面。
按照技术路径,自动驾驶目前是基于自行车的感知和决策,称为自行车智能。另一种是基于道路基站与车辆通信、云控制的车路协作模式。
“如果是在自行车智能领域,中国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才能赶上美国。”王锦说。“如果中国选择通过走道路协调的道路来发展智能交通,它将有机会改变车道,在未来超越并领导世界。”
中之星选择了车路协调的“赛道”,试图实现“变道超车”。
在政策方面,中国非常支持车路协调方案。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指出车路协调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在5G和新基础设施的加持下,中国最有可能在车辆和道路方面展开合作。
11月25日,界面记者在上海临港南桥科技城周边的开放道路上,乘坐中智行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进行了试驾。它不仅可以完成最基本的行驶和制动功能,还可以实现移动变道,甚至在路口自动转弯。
“虽然这款车目前还是基于自行车智能,但未来会逐步实现车路合作。自行车智能是车路协调的基础。”中国智能银行技术副总裁陈寅子告诉《界面新闻》。
10月29日,CIIC宣布与中国汽车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汽车行业和无人驾驶行业的资源和优势,共同探索智能自行车驾驶、5G智能车路协调等汽车技术。
中智行CEO王锦表示,与自行车智能相比,车路协同有四大优势:安全、高效、低成本和更快的着陆速度。从安全角度来说,车路合作可以实现超视距感知。路侧单元可以通过自身的传感器将车辆无法感知的道路信息准确的传递给车辆;此外,它还具有协同决策的能力。路边单元可以使用商用电源,突破了车载能源的限制,可以使用更强大的计算单元,大大提高了车辆的决策能力。
王锦指出,就效率而言,车路协调也优于自行车智能。自行车智能是依靠车内的电脑来做决策的,而且往往是个人优化的。
“有了车路协调的方案,就会有一个中央计算中心,从全局进行整体优化。它是一种全局优化,优化效率远高于自行车智能,从根本上解决拥堵问题,使车路协调的交通效率
据报道,路边单元的核心功能是智能感知:它不仅需要识别是否检测到人或不同种类的车辆,还需要预测车辆的轨迹和行为,如车辆是否会在路口减速和遵守交通规则。车辆会闯红灯吗?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可以提前预测的,准确率可以达到甚至超过99%。
据界面消息,CIIC已实现临港、奉贤一级车路协调功能。随着路边单元和5G的升级。“我们相信,上海有机会率先实现真正的智能道路协调和智能交通。”他说。
不仅如此,去年6月,CIIC获得了长三角智能网络连接的第一批汽车测试牌照。这意味着成立仅两年的初创汽车驾驶公司在车路协调领域获得了机会。
根据计划,CIIC计划在大约两年内将车路合作试验区扩大到100平方公里。
对于未来,CIIC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融合5G和AI,将AI使能的自行车智能与5G在超感知、智能规划、智能调度等方面相结合,为单点智能车安装全天候、全场景、360度“千里眼”和整体“智能大脑”,实现车、路、人、基础设施之间的万物互联互通、相互控制。每辆车都将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中转者、处理器和发送者,全球部署将在一个城市智能网络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