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民生问题可以用券解决吗?
中新网台北8月11日电(记者蒋婷婷陈建兴)台湾省疫情三级戒备持续两个多月,终于在7月底降至二级。现在走在台北的大街上,一些餐馆已经重新开放供内部使用,但大多数客人很少。显然,疫情压力略有减轻,但生活负担仍让很多人不堪重负。
自5月份当地疫情爆发以来,台湾省许多行业从初夏进入“深冬”,人们期待着像云霓旱灾一样的救援。近日,民进党当局发放“振兴五折券”的计划不断引发争议和反对。各界人士直言,此举难以解决人民群众的“干渴”,问题很多。只有发行现金,才能解决燃眉之急。
据悉,台湾行政机构计划参照去年“振兴三倍券”的模式推出“五倍券”,纸质券和电子券并行,在原有的200元(NTD,下同)和500元面额基础上增加1000元面额,最快将于9月推出。简单来说,人们需要用1000元现金兑换5000元“振兴券”。
对此,此间专家学者指出,去年的“三重券”效果不佳,已经有不少投诉。况且现在和过去不一样,抄袭只会让普通人更加寒心。近日,台湾省两家媒体推出相关线上民调,想要派发现金的比例超过82%,而赞同“五倍券”的比例分别为15.2%和14.8%。
据记者观察,“五折券”政策之所以受到质疑,最直接的原因是民众认为当局未能关注到台湾省广大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最迫切的需求,在没有对症下药的情况下,将“振兴”放在“救济”之前。
在疫情影响下,台湾省失业率飙升,无薪休假人数居高不下。很多人几个月没有收入,陷入了“手停口停”的窘境,但仍然要支付各种必要的生活费用。虽然官方说109万经济困难的人可以“免交1000元”,但舆论认为,现实中生活艰苦的人更多,每人1000,一个家庭几千块钱。甚至很多民进党的“自己人”也公开表示反对,认为“远水救不了近火”,只会增加人民的负担。
记者经常去的早餐店员工黄先生说,“振兴券”可能做不到现金能做的事情。房租、水电费、孩子的学费、健康保险等。都需要现金。也有人在网上评论:“执政党能不吃亏吗?”“你能不从老百姓口袋里存钱吗?”
面对“五倍券”引发的争议,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连日来多次解释,多次表示“发现钱会省下来”,更激起了大反弹的不满。网友说:“你几千块存什么?连交房租都不够!”“没饭吃,还省着吃?”媒体评论指出,这位负责人的言论“在被现实压倒的人们听来很刺耳”,他“在寺庙里住了很长时间,但不知道大米的价格”,因此很难理解盛斗肖敏的现金与当局高级官员的现金不同。
也有人反映“振兴券”的使用没有变化,对小商贩没有帮助,反而对大商家更有利。此外,舆论认为纸质凭证有防伪标志,印刷成本高。去年“三联券”的成本高达23亿元,而今年“三联券”既有面额又有张数,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出于当局去年鼓吹“三重券”和“大获成功”的原因,这里的舆论甚至剥茧分析“数据泡沫”。据了解,根据176万人谁美国
相关分析还指出,上述“膨胀风”(在闽南,意为吹嘘)估计是被台湾审计部门“打脸”了。在年度终报中,该部门指出“三重券”的效益评价不严谨,缺乏消费者调查数据;电子凭证不如预期,人们收到的纸质凭证较多,导致打印和分发成本大幅增加;一些弱势群体没有得到或接受补贴。
对于当局为何坚持推出“五倍券”,众说纷纭。台湾省媒体刊登了一幅漫画:三个人躲在一沓“五倍券”后面,头上写着“印刷”“广宣”“绿友”等字样。台北市议员侯汉庭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无视民意发放代金券的原因是为了制造声势,推高民调。他质疑“三重券”去年只花了1.29亿元宣传费,今年还会增加。钱会流向哪里?
最近,台湾省媒体不时出现民生不佳的消息。有的单亲妈妈骑着一对孩子免费吃十几公里的午餐,有的中年男人为了一顿饱饭铤而走险,犯罪。虽然这些都是个案,但真的很可悲。台湾省《联合报》在《五倍券》的社论中,痛斥当局“不体恤民情”、“离人民太远”。
台湾省的民生问题可以用券解决吗?台湾省社会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很多,但目前看来,当局是铁了心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