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要逃离“饭圈”?

北京,8月11日问题:他们为什么要逃离“饭圈”?

《新华视点》记者

“可能‘塌房’没有人员伤亡,但很多人的心都碎了。”一些资深粉丝这样描述“去粉”的过程。尽管痛苦,有些人还是决定离开。他们为什么要逃离“饭圈”?什么是心路历程?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数十名前“饭圈”成员和文化观察员。

当纯爱变成氪金游戏,

受访者中,不少是在偶像化的资深粉丝,已经离开“饭圈”四五年甚至更久。他们共同的感受是“累而不爱”。

小张曾经是明星后援会的一员。他离开是因为在圈子里工作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每场活动都需要制作宣传资料、准备援助物品、组织粉丝参与等。要做的工作很多,很细致,每一项都要尴尬。”

在后援会中,数据、投票、一线、文案、艺术设计、策划、公关等群体都有明确的分工。有粉丝说:“直接开广告公司没问题。”

偶像化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以前看MV是因为喜欢。现在,为了和其他粉丝竞争,我不得不使劲刷。”有粉丝说。

同时,也有人深刻体会到“割韭菜”的痛苦和荒谬。

从15岁到20岁,“玉米朋友”一直是狂热的追星族。去年,她毅然离开了“饭圈”,把毛绒玩具、海报和写有偶像名字的文具扔得满屋子都是,把电脑里所有精心整理的文件夹都删了。在她眼里,“饭圈”正在演变成组织严密的“江湖”,偶像化沦为氪金游戏。

现在援助团要招一个偶像团,要求微博管理岗位候选人募集不低于1000元,超话(微博超话题)级别在11级以上;文案和艺人都需要筹集500元以上的资金,过话水平在10以上。

努力让偶像出道并不少见。有粉丝说:“我花了一万块钱在一个钱不多的人身上。”“有的人一次可以投资10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有的人为了偶像化卖车卖房。”。

大学生小t从小学五年级一直到去年都在偶像化。每次偶像回归,她都会花5000多元支持。让她不舒服的是粉丝越来越充满拜金的味道,分为三、六、九等。比如领取资助时,要求你出示购买专辑的证明,至少5张;过话的最低级别是7。说“有钱人出钱,出力强,不投票不花钱,证明你爱你哥”的话并不少见。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明认为,在“使命感”和荣誉感的催眠下,粉丝们投身于追逐偶像的乌托邦。但是,这个所谓的乌托邦实际上是被商业势力操纵的,同样模式的——草案是数据导向的流行文化产业链。

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玉玺表示,该平台刺激粉丝冲击销量榜,人为塑造指标,经纪人制造竞争,营销数字火上浇油.各种诱导粉丝过度消费、控制评论的行为机制是粉丝经济混乱的根源。

“花猫男孩”告诉记者,她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真正摆脱“饭圈”的影响。“有一天在应援会下班后,我把卡里相册里的钱都买了,一分钱也不剩。但他却被身边的富二代鄙视。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个钱圈很穷,我不能成为别人炫富挣钱的工具。那一刻,‘饭圈’的光环暗淡了。”

暴力越来越严重的圈子。

小华曾经是资深粉丝,她因为发自内心的恐惧离开了“饭圈”。

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被虐待,被骚扰,甚至被曝光。“网络暴力很可怕。那段日子,我不敢打开电脑,不敢看手机,拿着以前没见过的脏话冲过去。我睡不着,每天都担心有人闯进来。”小华说。

很多粉丝被频繁的网络责骂和互撕所困扰。热情的粉丝往往是非黑即白,意见不一就大发雷霆,当众叫嚣或“吃人”对手。“现在的‘饭圈’太重了。”“丸子”感慨道,“粉丝会因为一句话、一个帖子甚至一个细节在网上打架。”

小李说,在“饭圈”、“属性”或“粉书”里(你喜欢哪个明星,讨厌哪个明星等。)应该写清楚。“如果粉丝喜欢一个以上的人,就会减少偶像对于‘粉粉’的流量(只喜欢某个群体中的一个成员),这是不忠诚的,会被鄙视。这种精神控制太可怕了。”

小王是大二学生。上学期他打了几场通宵,两门课不及格。拿到成绩单的时候,这位学霸突然觉得自己被冰水浸透了:“我花了那么多精力和一些毫无意义的人战斗,我是不是疯了?”如果你继续这样混下去,你会迷失自己。"

王注意到“饭圈”骂战的基本套路大同小异,都是在有限的故事框架内进行复制加工,强调黑白二元对立的叙事逻辑。这样的话题和故事的复制和传播,会增强粉丝的成就感,刺激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最终提高运营商和偶像的商业利润。

粉丝研究学者王宁欣表示,骂战愈演愈烈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些职业粉丝通过营销号编造新闻,“火上浇油”。此外,“饭圈”行为巨大,因为这些行为都是以匿名、群体的方式进行的,成本和成本都很低。

人经常崩溃,理想的光环破灭

“他刚出道时是那么迷人。歌词太阳光了,歌声超级有感染力。”宁宁曾经是某著名男星的粉丝,但没想到有一天“爱豆”会“塌房子”。

负面消息传出时,宁宁的第一感觉是,“原来他的人工设计是骗人的”。“我曾经认为他是一个远离世界,对音乐着迷的天才。后来我发现就是这样。”于是她果断脱粉。

也有一些粉丝在与偶像近距离接触后,发现了真实性格与商业型人格的反差。

于是脱粉。

  小M最初也是被某明星“高冷撕漫男”的人设所打动。跟拍久了,她发现这个明星会在聊天过程中暗示她送大牌戒指和手链;礼物如果放在普通纸袋中会被拒绝,放在国际大牌购物袋中却会秒收。

  “觉得他虚伪,与人设不符。”小M说,“类似事情很多,让人寒心。提醒自己要及时止损。”

  王玉玊说,当前“饭圈”追捧的偶像,其实是娱乐业效仿日韩打造的新型艺人。他们区别于演员、歌手,往往并无突出专长,多是依靠形象迷人获得喜爱。偶像的核心作品就是其所扮演的人设。

  在业内人士看来,明星人设之所以容易坍塌,有多重原因。一些明星的标签化角色与真实的自我并不匹配,短期可能会收获巨大流量,长远却潜伏危机。

  王玉玊说,更常见的崩塌,是因偶像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要求甚至违反法律。一些明星受教育程度不高,因偶然机遇被推至“神坛”,更易膨胀和迷失。

  “粉丝与偶像的关系应是一场双向奔赴,在前进的路途中共同成长。”刘海明认为,要拒斥唯数据、唯流量的评判标准。正向的“饭圈”文化应促使偶像不断发光,推动情感向善、观点多元,让粉丝获得健康向上的精神能量。(文中部分受访对象为化名)(完)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