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换“饭碗” 只给后代留下“钓鱼”的地方

长沙,8月11日:他们换了“饭碗”,只给后人留了“钓鱼”的地方

记者苏、石

当你从远浦回到帆上时,渔船唱晚了.洞庭湖上成千上万的人世世代代都在捕鱼。记者近日在环湖采访时看到,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的实施,渔民们纷纷上交渔船和渔网换工作,不少人从捕鱼变成了养鱼、卖鱼、护渔.虽然还是“靠水吃饭”,但“吃法”变了,“饭碗”变了。

在西洞庭湖区深处的湖南省汉寿县坡头镇“渔人新村”里,几间白墙蓝瓦的平房拔地而起,掩映在绿树之中。

“我爷爷和爸爸都以捕鱼为生。15岁初中没毕业的时候,我就辍学去船上钓鱼了。我几乎知道洞庭湖哪里鱼多,哪里鱼好。”38岁的童离婚后照顾自己、老母亲和女儿的生活,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童上小学的女儿穿着一双黄色的鱼形拖鞋,脚后跟翘着一条鱼尾,非常可爱。“我选择留在家乡养鱼,去年养小龙虾,今年养鱼苗。”童说:“我喜欢鱼,我女儿非常喜欢鱼。我相信,只要我勤劳肯学,养鱼并不难。”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渔业与渔政处处长王元宝介绍,今年上半年,湖南省共组织转岗渔民就业技能培训班345期,帮助1031人从“渔专家”转变为“鱼专家”。湖南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壮大,不仅安置了一部分已经退休的渔民,也抵消了禁渔对“菜篮子”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湖南省水产品总产量约129.6万吨,同比增长2.4%。

在洞庭湖地区,卖鱼是转行渔民的另一大目的地。

在湖南省沅江市,拥有退休渔民张其敏的“新时空渔民生鲜超市”生意不错。“我们一家10口人去年9月底付了4艘船的钱后搬到了这里。”张泽民说:“鲜鱼、鱼干、腊鱼是我家的特色。我们一年四季都在钓鱼,一眼就知道什么鱼好吃。”

岳阳市君山区六门扎的几十名渔民成立了风干鱼协会,大力发展线上销售。六门扎鲜嫩味浓的风干鱼年销量近千吨。41岁的刘小芸也成为了“网络名人主播”——“胖姐姐”。

在沅江市,“肖鹏家鱼馆”的客人如云。店中央有一个木制渔船模型,上面有一个刻有“丰收”字样的木制标志。“这是我渔船的名牌。让它留作纪念吧。”店主彭说:“我们在室内船上养鱼,这是一种在特殊环境中锻炼出来的手艺。这是我们换工作的一个优势。食材不是野生的,我老婆是炒菜的,没有各种调料,主要靠油、盐和一把辣椒,味道很好。”

数据显示,在湖南省实现再就业的16595名长江退休渔民中,有13436人在农业和渔业以外的领域就业。他们中的许多人,彭李科郑钧,在着陆后继续发挥“识鱼”和“识水”的优势。

相关研究表明,“长江禁渔”实施前,青、草、鲢、鳙鱼资源大幅减少,水环境质量也有所恶化。随着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政策明确了长远利益,人民群众想知道发展真相。不少湖区“舍船”养鱼、卖鱼,潜心“护渔”“净水”开始新生活。

“没想到我的水草会种在芦山冲的池塘里。”5月23日上午,村里的张伟

岳阳市君山区退休渔民胡存库加入东洞庭湖生态保护协会,帮助防范和打击非法捕捞。“洞庭湖我太熟悉了,偷东西的人逃不过我的眼睛。”

“我儿子去年大学毕业后参军了。他们这一代登陆后,未来的命运将与我们截然不同。”胡存库说:“我们一定要努力经营好家庭和新职业,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洞庭湖。”(结束)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