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及到升级 专家舞者探讨“广场舞2.0”发展路径

中新网Xi 7月28日电(记者郑新)7月26日至27日,第三届“大广场”产业峰会暨全国广场舞红色文化艺术表演活动在革命圣地陕西延安举行。数百支广场舞队在延安文化艺术中心与朋友见面,通过“跳舞”展示自己的风采。

广场舞作为一种大众健身活动,近年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受众也不断扩大。在本次活动上,体育艺术专家、舞蹈团团长表示,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指引下,广场舞正面临着从普及到升级的飞跃,其“2.0”版本将在民族特色、科学健身方面继续深挖。

民族特色是灵魂

专家认为,无论现在的广场舞有多丰富多彩,未来广场舞扩大受众的关键在于如何继续展现中国文化特色和文化自信。

颜屋是即将上线的第三套《全民健身腰鼓》的创始人之一,现任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中心全民健身秧歌(鼓)训练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她说,为了打造这种将在全国推广的健身腰鼓套路,她与当地一位著名腰鼓大师系统学习了三个多月。

“相比前两套健身鼓,第三套可以说包含了陕北安塞腰鼓的灵魂,降低了排练门槛,让全国各地的朋友都能快速上手。”颜屋说,安塞腰鼓和陕北秧歌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广场舞注入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红色气质。

延安市文联副主席陈永龙表示,广场舞领域对健身腰鼓的重视,给了创作者很大的动力。他希望通过自己对这种艺术形式的不断挖掘,未来能有更多反映时代的作品被整理出来,在广场、绿地、公园各处进行表演。

精准健身

在《你把我唱出来》的广场舞表演中,福建宁德云儿舞蹈团带来的《红梅花儿开》赢得了现场数千名观众的掌声。舞蹈团团长林晓芸于2003年开始在当地教授广场舞。她看到了近年来广场舞的变化。

“刚开始的时候,广场舞是老少皆宜的,动作非常随意。虽然他们可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气质,但效果有限。”她说,广场舞已经从“粗放”变成了“精细”,也就是近六七年来,舞者不仅有官方的广场舞标准和规则可循,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加入不同的队伍。

“目前我们舞蹈团有300多人,其中年轻的训练爵士舞和啦啦操,年纪大的练习扇子舞。对我们来说,区分指导和安排可以让参与者得到最多的体育锻炼。”她说。

长期致力于广场舞规范化、科学化研究的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兵告诉记者,在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推出第一批12套广场舞健身操之前,他就根据运动监测仪器的数值对几个动作提出了调整意见,避免老年人在训练中出现不适。近年来,广场舞走上了更加科学的道路,不仅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相关协会的指导越来越专业,而且健美操舞蹈也能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舞者的个体健身需求。

“今后,广场舞仍要坚持以有氧运动为主线的原则,加强对不同年龄组的力量训练,并注意运动前后的热身和拉伸,通过保持灵敏、协调、反应性来达到身体机能。抗衰老的目的。”他说。

“民族广场舞”初具规模

去年4、5月,厦门大学体育系教授郑洁改良了一套手鼓,让它更适合居家

“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影响了过去的广场舞,但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这项健身活动。我相信广场舞不应该局限于广场,而应该是一种全天锻炼的习惯。”郑洁在这次峰会上说。

这次,她带着一只长约50厘米的多功能伸缩拉拍来到延安。这款拥有实用新型专利的产品是郑洁团队研发的,可以模仿中医按摩手法在健身操舞蹈过程中进行压、滚、推、搓、拍打,移动小肌肉群。

“现在像这样的轻量级健身器材有很多种。(他们)不受场地限制,在家或户外都可以单独练习。”她说。

某广场舞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广场舞行业研究报告》 (2020版)指出,我国广场舞健身活动参与人数已超过1亿,蕴含着体育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

北京市海淀区广场舞健身协会会长林伟告诉记者,广场舞产业涉及体育、文化、医疗、旅游等多个板块,随着各个年龄段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开始从“白银经济”向全民化趋势发展,未来前景看好。

“从个人装备和装备到团队沟通和训练,广场舞行业涵盖了舞者运动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广场舞的升级版必然会体现在全行业为全民提供的优质内容和优质服务上。”林伟说道。(结束)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