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支持国家和区域协同创新高地加速崛起
6月23日电 随着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国家和地区的协同创新也进入了“快车道”。记者了解到,为了在国家高新区形成良好的“一盘棋”创新格局,有关部门正在指导各国家高新区研究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在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方面,继本月长三角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揭牌后,上海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将于7月上市。京、沪、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东、中、西部地区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的对接与合作。其中,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中西部创新高地正在迅速崛起。
区域协同 科创中心多点开花
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在加快。国家重点布局下的三个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日前在上海正式落成。记者了解到,中心坚持“共同需求、共建共享、共同治理”的理念,按照“一个核心团队、一套运行机制、一体化建设管理、一个创新体系”的模式,探索建立一体化高效运行发展的新机制,加强区域创新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共享利用,兼顾三省一市各自的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实现各优秀人才的差异化协调发展。
“北京、上海、广东科技创新中心的领先地位凸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创新能力通过辐射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地区安徽、江西、河南、宁夏、贵州科技实力迅速提升,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发展战略表明,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多层次、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得到完善,有力支撑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事实上,除了东部地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实力也迅速增强。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不断发展,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经建成,川渝合作已经“加码”。日前,来自记者在成渝地区调研了解到,2021年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在重庆、四川举行,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庆、四川4个子场馆40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054.5亿元。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地区大多是国家战略科技、国防工业和主要装备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以川渝为例,去年年初,国家启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有望成为国家创新地图上的又一重要增长极。”西南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光教授说。
高新园区成区域发展“领头雁”
高科技园区正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记者了解到,位于成都科学城的成都超级计算中心从2020年开始投入运行。一方面,为四川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计算支持。与此同时,59个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的科技创新项目和10000多个新经济企业聚集在美国。
“因为靠近成都,水电资源丰富。雅安发展大数据产业有天然优势。目前正在成都、重庆建设超大型绿色数据中心、新型智能计算供电中心、数据创新应用中心、数据人才培训中心。围绕与成都合作、融入成都、服务全国的发展定位,吸引了阿里、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入驻。同时成为中国电信天一云三大资源库之一,中国移动云九大节点之一。成功推出‘中国亚云’大数据产业名片。”雅安生产投资集团董事长周传告诉记者。他透露,到明年年底,工业园区将努力交付3万个标准服务器机架,到2030年底,将努力建设“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
此外,在宜宾三江新区,宜宾正在充分发挥城市推动大学城和科技城“双城建设”的作用。随着“双城”的赋能,宜宾GDP增速也从2016年和2017年四川第五上升到2018年四川第二,然后在2019年和2020年飙升到四川第一,经济总量从全省第四上升到第三。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分布不均,发展差异较大。这就要求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东部发达地区,将创新资源向中西部地区扩散。”中国科学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赵刚说。他建议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这方面的经验。比如东部地区有很多大学,可以让一些大学在西部地区设立分校或者联合办学。同时,要鼓励西部地区开办一些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并在审批程序和资金上给予支持。
“今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将做好新时期国家高新区优质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指导全国各高新区研究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进国家高新区跨区域合作交流,支持东、中、西部园区对口合作,形成国家高新区“一盘棋”的良好创新格局。科技部火炬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
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布局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正在加速落地。以长三角创新中心为例,记者了解到,在任务布局上,中心将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充分依托三省一市创新资源集聚、产业基础雄厚、科教实力雄厚的优势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领域,以及电子信息、新能源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
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迎来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契机。科技部火炬中心日前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未来一个时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重点建设100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若干万亿级产业规模和一批千亿级产业规模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关于产业集群建设,将采取以评促建的方式,对109家试点及培育单位展开考核。
科技部火炬中心在2021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建设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加快布局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引导支持集群内企业联合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产业链创新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我国重点产业发展质量和产业链自主可控性。扎实开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统计评价,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有助于地方经济依靠创新驱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加快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是促进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当前各地都在积极寻找发展新动能,以期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成为辐射带动其他地区的创新策源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