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量”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近日,主题为“新格局、新发展、新金融”的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上,中国金融协会会长周小川、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良阁等嘉宾就双循环、金融改革开放、形势变化下的全球经济治理、科技助力金融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等新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交流。
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和发展仍有待推进
去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人类经历了历史罕见的多重危机。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趋势越来越影响世界的目光。然而,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以国内流通为主体、国内外相互促进的双循环发展模式。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所所长朱民认为,从1945年到2020年,全球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占全球GDP的50%,在过去几十年中,每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60%,成为全球经济最重要的驱动力。
关于如何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朱民认为,仍然需要促进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发展。比如继续支持WTO,改革WTO,让贸易多边主义回归世界舞台中心;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创新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需要建立关于这些新领域的框架和理念;建立以G20为中心的全球治理政治领导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这场改革和构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记者注意到,许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国电力”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使得风险防范工作更具挑战性,如何维护金融安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讨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章小蕙表示:“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全球资产价格通胀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过度杠杆化和金融不稳定,并为不同的通胀情况做好准备,特别是要妥善管理预期,警惕一些地区因结构性通胀上升而导致的投资过热。”
转变发展方式是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如今,世界正在经历一百年的巨大变化。当前,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和变化。《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很多学者专家认为,从中国发展的大逻辑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转变发展方式。
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良格强调,中国消费增长潜力大,空间大,新的消费场景不断出现。人们更愿意为教育、娱乐、健康、养老和医疗买单。目前,中国的传统消费继续扩大,智力不断提高,新的消费不断涌现。一方面,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到2020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总额将达到6万亿美元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消费行为不断演变,新的消费场景不断涌现,发展潜力巨大。
除了消费,在刘良阁看来,中国传统基础设施还有空间,新基础设施需求巨大。高端制造业竞争力仍然明显不足。基于5G、产业化、互联网的新基础设施,未来将释放更大的潜力。数据显示,从2020年起,新基础设施相关领域的融资需求预计将达到14万亿元
此外,“全球化仍是大势所趋”也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肯定。放眼世界,哪些领域值得关注?根据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潘塞的说法,数字经济、生物制药和能源仍然是重要的跑道。迈克尔斯潘塞认为,数字经济的影响涉及到整个世界,许多领域也受到了数字化的影响。创新不仅促进了许多机会和利益,而且提高了生产率,两者相辅相成。
科技持续引领金融创新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经济循环,其最终目标都是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活力、产业升级的动力和吸收外部冲击的能力,而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培育自然离不开金融支持。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构建适应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不断引领金融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帮助构建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雷璐认为,在未来五年的金融政策中,我们需要科学、准确、全面地理解金融业优质发展的方向和路线图。根据中央部署,结合中长期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准确认识变化,科学应对,积极求变,在危机中培育机遇,在变化中开辟新的机遇,是“十四五”期间金融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雷璐说,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应对各种内外部风险,帮助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素。这需要从五个方面共同努力,即提高中国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立有效的实体经济金融支持体系,加快建立与金融强国地位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保持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提高金融科技水平和监管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霍提出“未来金融科技将出现七大趋势”,引起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和高度关注。霍的“七大趋势”主要包括:金融技术的发展始终是边际突破;金融技术首先取代高人工成本业务;金融技术使普惠金融从理想变为现实;金融技术使金融监管不断面临
平衡选择;金融监管越来越需要强化监管科技;智能监管是未来趋势;智能监管需要强大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