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处理好经济复苏与风险防范
5月12日电 记者了解到,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当灵活、精确、合理、适度,将服务实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处理好经济复苏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完善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完善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管理货币主闸门,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报告称,将充分发挥再融资、再贴现、直接进入实体经济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主导作用,构建有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研究推出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优化存款利率监管,继续释放改革潜力,推动贷款利率下调,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
报告称,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形成了以中期贷款便利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市场利率围绕央行的政策利率波动,说明央行的政策利率既能有效引导市场利率,又能充分反映市场资本供求的变化,是市场机制对利率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体现。同时,中央银行根据宏观经济金融运行和货币政策目标,确定政策利率水平,引导市场利率走势,这既是中央银行履行货币调控职能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观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时,市场应关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贷款便利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一段时间内市场基准利率的运行情况,而不是过多关注央行操作次数,回避货币政策导向。过度解读。”央行强调。
最近,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发布的报告以专栏形式谈到了上述两项对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鉴于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升趋势,报告称,总体而言,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升趋势和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中国的影响有限且可控。下一步,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保持货币政策的主动性,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以我为主进行国际宏观政策协调。
鉴于国内外价格,报告还表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分阶段推高中国PPI,但进口通胀风险总体可控。去年应对疫情,中国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不搞排洪灌溉,经济发展稳定好转,保持了总供需基本平衡,没有长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