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尽头:春风是“绿色”的东岸

4月21日电 春风过后,这场雨连续下了三天两夜,湿透了新疆且末县——沙漠小镇。

这个占全年降水量一半的春雨,在冬天“驱逐”了家里所有的居民:孩子跑着玩着,老人感受着春雨“湿”的一面,年轻人拿起铁锹,穿过切尔森河,来到东海岸的沙漠边缘,参加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这个春雨太及时了,新种的梭梭苗肯定活不了。”站在沙丘上的沙控Patiguli Yasen看着新种的梭梭说:

且末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与该县之间隔着源于昆仑山的车尔臣河。河东岸的流动沙丘距离县城中心不到两公里。到20世纪90年代初,沙漠仍然以每年5到10米的速度接近县城。

当地有句流行的话叫“切尔陈河有多宽,县城离沙漠有多近”。沙人撤退,河流改道,家庭搬迁.几千年的悲剧似乎在一个咒语下重演。

为了防止沙漠入侵故土,且末县于1998年设立了防风固沙工作站,开始在车尔臣河以东的沙漠边缘探索治沙生态治理之路。

那一年,帕蒂古力还是一名初中生。和大多数人一样,她看到了沙漠的危害,更明白了种树的意义。2005年,在父母的影响下,23岁的帕蒂古力加入了防砂站,成为了一名防砂员。这个带着理想回到家乡的女孩很快就在残酷的沙漠中受到了教训。

“我以为是用设备进行勘探测量。没想到割蝎子,拔管子,插秧。”帕蒂古力第一次参加这项工作时,她取笑自己。

当时她收了一把镰刀,钻进了车尔陈河边的芦苇丛中,砍下一捆捆芦苇,用来固沙护苗。一天下来,她的双手被芦苇叶弄得伤痕累累。

沙漠植树时,水分直接影响树苗的成活率。帕蒂古力和她的同事从切尔森河抽水,人工灌溉的数量远远少于沙漠的蒸发。当他们浇完最后一排树苗时,第一排树苗已经干枯了。

帕蒂古力和他的同事们在植树和做研究的同时,还练习了滴灌和节水技术,固定草坪,种植抗旱树种,以及在沙林中扎草保护幼苗.沙漠中树木的成活率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奇迹终于出现了。23年来,150多万当地群众参与了防沙治沙工作,被长黄沙覆盖的黄河东岸,逐渐形成了长20多公里、宽7.5公里的防护林带。河东岸绿油油的,12.5万亩流动沙丘披着绿衣。沙尘天数从1998年的120天减少到2018年的68天。

“种植的不仅仅是树木,还有希望。我期待来年绿河东岸的春风。”望着车臣河东岸萌动的梭梭林,停不下来的帕蒂古力,期待着。(结束)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