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重组加速2000多个国家级创意空间迎接大考验
3月30日电 中国2000多个国家级创意空间正面临着一场大考验。为了推动创新创业平台的优质发展,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对2386个国家申请公共创造空间的资格进行了重新审核。经审查,2251个创意空间符合国家注册资格,135个创意空间被取消国家注册资格。
据了解,《国家众创空间备案暂行规定》发布于2017年10月12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制定。该规定列出了一系列申报条件。核心条件包括空间运营时间在18个月以上,服务空间不低于500平方米或提供不低于30个创业站,创业站和公共服务站点面积不低于中创空间总面积的75%。同时,备案空间应至少有三名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专职人员,聘请至少三名专职和兼职导师,每年至少开展10次创业沙龙、路演、创业竞赛、创业教育和培训活动。
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国家级创纪录空间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公布一次创纪录清单,对连续两次未上报统计数据的创纪录空间取消国家级创纪录资格。早在2019年,就有60家公司被取消备案资格。
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国家纪录空间的洗牌正在加速,纪录空间上报的数据每年都会被审核。不符合备案条件的,取消原国家备案空间资格。
近年来,中国的创意空间正朝着差异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但由于盈利模式单一,部分中小平台面临同质化的激烈竞争,处于不可持续的局面,部分依托自身优势的专业化创意空间也进入发展瓶颈。尤其是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很多双创平台的情况变得更糟。
“我们制定了评估指标体系,每年对国家孵化器进行评估,以实现优胜劣汰。到目前为止,许多前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被摘牌。”此前,科技部火炬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他透露,“十四五”孵化器发展规划会有一系列新的思路和措施。
但是在业内专家看来,淘汰不一定是坏事。未来,大众创造空间的管理必须采取市场竞争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执行主任潘鹤林表示,作为创业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意空间的管理和开发值得每一位创业者考虑。他认为,未来中国的大众创作平台应该走垂直专业化的道路。其次,要实现风险投资和孵化的联合发展。“风险投资孵化”的发展模式可以通过自持式投资机构或外部引进的投资机构对落户空间的企业进行投资,从而达到约束双方利益的目的,更好地帮助企业成长。(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