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加速多方共同努力激活创新源

2月9日电 作为科技创新的总源头,中国正在加强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重大创新基地布局。记者了解到,除了批准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建设13个国家级应用数学中心外,国家正在不断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的战略性和前瞻性项目部署,加大对干细胞、纳米尺度、蛋白质、合成生物学、量子调控和量子信息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正在加快研究和制定,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已在当地扎根。

  顶层布局 一批重大项目在途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近日就“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学与应用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21年项目申报指南征求社会意见和建议。本指南是“十四五”重点项目启动和2021年部署的第一批任务,基本与基础研究相关。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开关。五年来,中国部署建设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建设了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个国家生物资源库和98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今年,我们将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提高创新战略能力。目前,我们正在加快研究和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科技部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说,目前,国家更加重视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敢创新“无人区”。

记者获悉,目前,中国正在不断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的战略性和前瞻性项目部署,加强对干细胞、纳米尺度、蛋白质、合成生物学、全球变化与响应、量子调控和量子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为加强对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倾斜支持,已批准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等地建设13个国家级应用数学中心,协调解决生产实践中面临的应用数学问题。

此外,国家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社会治理等国家战略需求,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国家实验室主导的重大创新基地建设。按照“少而精,循序渐进”的原则,成熟的一家开一家,设立几个国家实验室;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顶层设计,完善学科布局,优化调整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建设一批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央地发力 政策加快落地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开关,是一切科技的源泉。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强了基础研究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更加注重“从0到1”的原始取向。“十三五”期间出现了一批“国家重量级人物”,在铁基超导、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学等诸多领域出现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

在中央层面,包括《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 《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 《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 《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帮助基础研究发展。在基础研究投入方面,中央政府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从2015年的71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335.6亿元,年均增长16.9%,远高于全社会R&D投入的增速。

“下一步,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冷门学科、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长期稳定支持。从中央到地方,一定要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他们静下心来思考,好好学习,全心全意投入。”上述科技部门的相关人士表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所长葛望表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应在国家科技工作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项目形成机制应进行改革和完善。加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原创性科学问题的发现和呈现机制探索,建立非共识项目和突破性技术的支持和管理机制。

  筑基夯本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十三五”以来,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作用日益突出,新动能不断增长。但是,与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差距仍然很大。在一些战略性新兴领域,由于没有来自基础研究源头的支持和引导,出现了高端产业低端化的局面。另外,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仍然不足。2019年,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比例刚刚超过6%,而创新型国家一般在15%以上,有的国家甚至高达30%。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客观地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中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特别是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SCI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只有10次/篇左右,低于世界被引用次数12.61次/篇。”白春丽说。

础研究发展的创新环境,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多渠道参与基础研究,引导社会力量加强对基础研究支持力度方面的政策措施。

近年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也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从企业实践来看,阿里巴巴、百度等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加大投入,华为在全球布局应用数学研究基地。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探索奖”“未来科学大奖”等奖项,重点支持科研人员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开展研究。

“企业应介入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由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基础研究、攻关重大课题,企业分散决策实现多元尝试、增加微观活力,能形成突破核心技术和持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大合力。”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表示。(完)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