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金融渠道 金融创新和增持支撑实体“复苏”
11月20日电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19日举行的一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营造支持企业稳定、保障就业的金融环境,各地监管部门正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金融创新,努力在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打通资金渠道。在信贷支持方面,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产品降低贷款利率、降低收费,使贷款“量增价减”,大大提高了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显著增加了企业首笔贷款的创新服务。此外,金融技术在更好地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网上信贷产品的迭代速度加快,大大缓解了企业的融资困难。
政策红利释放 信贷投放“量增价减”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创新推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展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贷支持计划”两大实体政策工具,在做好新冠肺炎肺炎防控工作的同时,促进经济复苏和发展。同时,许多地方根据自身经济特点和当地情况制定政策,努力优化企业融资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金介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启动了上海金融创新和科技监管试点,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第一批八个项目已经落地;在外贸领域,深化“信保担保行”融资模式;在产业链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方面,推进上海证券交易所应收账款融资平台和供应链票据平台的应用。此外,扩大直接融资,特别是发行创新和创业债券,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周表示,山东省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调,整合设立了山东省中小企业信用增级和保险分销省级专项基金。同时,对支持新旧动能转换效果好的金融创新产品、支持企业债券融资的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给予特殊奖励。在融资担保体系方面,推出了15项具体措施。在信息共享系统方面,对政府部门11个领域的41类信息数据进行了共享和查询。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张瑞怀表示,江西省加强了金融、财政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例如,南昌中心支行积极增加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截至10月底,已为民营企业办理了382亿元票据再贴现,绿色票据再贴现和信贷支持项目也在积极有效地开展。
随着“红包”政策的深入实施,许多地方的贷款利率继续下降,信贷结构得到优化。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江西省人民币贷款加权利率为5.79%,同比下降79个基点。山东普惠小额贷款同比增长39.1%和12.6个百分点,远高于各类贷款增速。10月份普惠小额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7%,同比下降94个基点。在上海,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增速上升,前9个月达到30%,企业融资成本大幅下降,企业贷款利率平均下降50至60个基点。
聚焦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民生银行小额信贷部总经理周伯庭表示,民生银行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偏好进行分类和分层,提供满足客户真实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包括信用、担保和抵押担保等产品。在抵押担保方面,也努力扩大担保品的范围,从标准房地产到知识产权等创新担保品领域。
“此外,在降低贷款利率和降低费用的同时,我们创新性地推出了一个‘小红包’,可以用来扣除贷款利息和结算费用,回馈客户,降低客户融资成本。”她说。
针对小微企业普遍反映“首贷难”的问题,周介绍,山东省启动了“民营小微企业首贷培育行动”,面向有成长性、有潜力、有市场、无贷款的小微企业。农户建立培育档案,“一企一策”提供金融服务项目,组织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首贷通”、“商务电贷”等首贷产品,支持小微企业良性发展
金融机构也大幅增加了首笔贷款的创新服务。据了解,工行一方面与政府部门、电商平台、龙头企业合作,批量获取“首贷”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数据,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与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合作,探索风险共担机制,丰富业务办理模式,将更多“首贷户”纳入融资支持范围。此外,工行今年还推出了“万小微成长计划”等活动,提供“送家”和“首贷”服务。截至9月底,工行已为近3万家小微企业提供“首贷”服务。
金融科技助力融资渠道拓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金融技术在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网上信贷产品创新加快,大大缓解了企业融资困难。
工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田喆表示,工行利用大数据丰富了网贷——“快速贷款运营”产品体系,有效覆盖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截至9月底,“快贷运营”产品已为100多万小微企业提供8500多亿元信贷,贷款余额超过1000亿元。
依靠金融技术,企业贷款流程的效率和可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周伯庭表示,民生银行在供应链上拓展了网上信用贷款“税网上音乐贷款”、“信用e”等网上融资服务;大力推进抵押贷款“一站式”办理;小微贷款移动化操作全面推进,小微贷款受理、审批、发放全流程实现电子化。今年以来,通过电子渠道受理4万多项业务,贷款办理效率比传统方式提高了40%,满足了客户随时随地灵活支付、便捷还款的需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