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心荒 比亚迪是芯片危机最大赢家?

随着科技的发展,芯片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虽然智能设备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它们也让我们对芯片产生了强烈的依赖。遗憾的是,作为芯片需求大国,大部分芯片技术掌握在少数国外厂商手中。

最近比亚迪在新能源和芯片领域有好消息。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成为中国首个销量达到100万辆的自主品牌。与此同时,比亚迪半导体的标准单片机量产装载量也突破1000万,这也是国产单片机在汽车领域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曾经说过,不造车就造半导体。事实上,比亚迪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汽车半导体事业部,这意味着它实际上是在宣布建造汽车的同一年进入汽车半导体领域的。

2004年,比亚迪的半导体事业部以“比亚迪微电子”(比亚迪半导体的前身)的名义正式注册。经过五年的打磨,比亚迪微电子于2009年推出第一代工业级单片机芯片,成为国内工业级触控单片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

2018年,比亚迪微电子推出第一代8位单片机芯片。然后在2019年,比亚迪的第一代32位车级MCU芯片成功搭载在其所有车型上,实现了汽车的整体智能化。

如今,比亚迪半导体已经布局了五大领域,包括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集成电路、光电半导体和制造服务,涵盖光、电、磁信号的感应、处理和控制。其生产开发的单片机芯片出货量已超过20亿,广泛应用于汽车、能源、家电、工业、通信、消费电子等各个领域。

另外,在今天的芯片危机中,奔驰、宝马、丰田、大众都面临着随时停产的风险。作为为数不多的具备芯片制造能力的汽车公司之一,比亚迪这个平时并不明显的公司,是唯一一家在汽车行业遭遇核心缺失的时候,宣布不受芯片危机影响,甚至有能力对外供货的汽车公司。当然,比亚迪的声明不仅是凡尔赛的宣传,还包含了很多深刻的含义。

比亚迪 MCU 发展史

比亚迪半导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赢了不少牌,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IGBT厂商。但由于芯片领域的设计门槛高,研发周期长,加上比亚迪自给自足的封闭环境的限制,其盈利能力始终不强,如何在全球核心不足的时候尽快走出封闭环境,是比亚迪半导体的当务之急。

为了走出封闭的环境,迎接更多的外部资本和更大的市场,比亚迪半导体早在去年就先后引进了红杉资本、CICC资本、SK集团、小米、BAIC、SAIC等一批国内外战略投资机构,估值高达102亿。

数据来源:企业调查

半年后,比亚迪正式宣布分拆其半导体业务。从比亚迪系统独立分离出来的比亚迪半导体,对自己和母公司比亚迪集团都有很多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半导体的分拆只是比亚迪系统下众多业务板块的一部分。除了半导体业务,比亚迪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业务拆分计划,成立了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并完成了在香港的上市。

2019年,比亚迪先后拆分了动力电池、动力总成、汽车电子、汽车模具、汽车照明五大汽车业务,成立了福日电池、福日动力、福日科技、福日模具、福日视觉五大福日子公司,几乎覆盖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所有核心领域。

在肖磊看来,比亚迪拆分后的子公司与其母公司比亚迪集团之间的关系就像一窝能够独自生存的雏鹰和一只完成育儿任务的雄鹰。既然雏鹰已经脱离了雄鹰的怀抱,就再也挡不住雄鹰了。

分开的比亚迪子公司打破了比亚迪原本封闭的环境,可以接受更多的外资。同时,他们需要通过自筹资金来减少母公司的投资,从而提高母公司的净利率,使母公司能够专注于自身事务,完成更宏观的战略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芯片危机可能会对其他汽车公司造成致命打击,但对比亚迪半导体来说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已经完成单飞的比亚迪半导体,在决策层会更灵活,给其他有芯片需求的车企和科技公司供货会更方便。在芯片危机带来的巨大芯片缺口中,凭借其技术和产能优势,可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比亚迪或将成为芯片危机的最大赢家

肖磊在文章的开头向大家介绍了目前国内芯片的供应情况。中国作为一个芯片需求大国,不得不依靠外国企业来填补巨大的芯片缺口,甚至受到人的威胁,这表明发展国内芯片技术势在必行。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级芯片的国产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好消息是在今天席卷全球的芯片危机中,

中,我国芯片产业的国产替代运动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而比亚迪只是在汽车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的一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比亚迪也不再是国产车规级 MCU 芯片领域独当一面的存在。中国还会有更多进军 MCU 领域的企业,国产芯片将会在这场芯片危机当中以一片百花齐放的大好景象受世界瞩目。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