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青浦新地标,皆以“长三角”为名

长三角绿洲智谷·赵巷园区迎接进博溢出的五洲来客,长三角人工智能基金联盟打造三省一市“朋友圈”,一条数字干线承载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名“长三角”干线;企业登记、运输许可,跨省办事一窗搞定,同样取名“长三角”专窗……

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上海市青浦区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其东边是开放之门——进博会的永久举办地;向西延伸,则深入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的长三角腹地。示范区共绘蓝图,青浦人起笔成势,紧扣“一体化”“高质量”,在打造新地标中让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可听、可感。

一条“数字干线”,沿途绘就一体化“实景图”

对于大多数长三角企业来说,进博会无疑是一个从本土走向全球的重要平台。

从进博会主会场所在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向西驱车不到十公里,就到了长三角绿洲智谷·赵巷园区。作为2022-2023进博会溢出效应最佳承接特色园区,这里不仅承接进博会参展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也是很多长三角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站。

园区运营方、长三角赵巷公司副总经理蔡喆玉介绍,园区已累计引入企业200余家,实体入驻企业近60家,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占比超50%。

这里入驻的大部分企业,都有“长三角”的共同基因,协同创新的“四手联弹”,让他们“创新、研发在上海,生产、制造在江浙”。蔡喆玉说,园区还积极与“长三角数字干线”沿线城市构建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链和产业链,牵头成立长三角人工智能基金联盟、大健康基金联盟等平台,不断扩大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朋友圈”,打造以“数字+科创+一体化”为核心的“数创长三角”双创孵化基地。

只做“用不坏的插座”,公牛集团身上有着中国企业的“牛劲”。“看中园区的区位优势,设立研发、运营中心,就是为了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走向国际化创新发展。”园区较早一批“入驻者”、公牛集团董事长阮立平说。

长三角绿洲智谷·赵巷园区是青浦区率先发起的“长三角数字干线”的重要一环。

这条以长三角为名的“干线”,发端于青浦区,以数字经济为本源,依托G50沪渝高速主干廊道,与沿线城市构建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打造一流新型基础设施的数字创新发展带。

2023年上半年,青浦区规上软件信息企业营收同比增长45.3%、集成电路企业同比增长47%,其中华为海思同比增长84.2%。“作为‘长三角数字干线’的首发地,青浦全力推动数字产业强链延链:一方面以科技创新为牵引,持续发力数字研发、数字制造硬核产业;另一方面以功能要素为保障,持续增强数字服务、数字贸易的柔性支撑。”青浦区区长杨小菁说。

一扇“跨省专窗”,为民生获得感添砖加瓦

企业登记注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公共场所卫生许可、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等……2021年设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省通办”专窗以来,越来越多事项可以跨省通办,充分便利企业、居民办事。目前,该专窗中,青浦区入驻通办事项已达1173项。

“今年6月推出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现在平均每4对新人中,就有1对是非上海户籍。”青浦区婚姻登记管理中心婚姻登记员沈琼说,为此,窗口调整了数量,同时增加每日可预约的席位。

一扇跨省专窗,让居民对一体化有了实实在在的触摸。这里几乎每天都有新的长三角地标不断“拔节生长”:12月2日,新胜路跨吴淞江大桥(新胜大桥)正式通车;12月7日,上海市儿童医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门诊部揭牌……

12月初,寒风料峭,青浦区练塘镇网埭村几公里外,在沪苏湖铁路练塘站的施工现场,几十名工人正在操作着不同的机器,进行桩基施工工作。

中铁建工沪苏湖练塘站项目部书记赵应强介绍,近期天气状况良好,工人正在加紧施工,预计到明年8月练塘站就将建成,届时将进一步便利长三角居民的出行。

从沪苏湖铁路练塘站往北约30公里,就是沪苏嘉城际铁路青浦新城站的建设现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探索实践,这条线路将实现全线系统制式、技术标准、建设时序、贯通运营“四个统一”。建设完成后,从江苏吴江或浙江嘉善到虹桥商务区仅需45分钟。

打通“断头路”,让交通上的示范区“一路畅行”,正在为区域居民带来切实红利。“青浦的白鹤镇是草莓之乡,以前我都是兜个大圈子过来,现在甚至可以走过来!”居民胡女士说,刚通车的大桥不仅方便百姓出行,还让沪苏加深“一家亲”。

在这里,不少名称缩写已被居民耳熟能详,自发成为“一体化”的代言人,青浦区白鹤镇、嘉定区安亭镇、昆山市花桥镇就被大家习惯简称为“安花白”,相邻变相融。

一抹“诗画江南”,“桥”见绿水青山“吸引力”

行走元荡,“桥”见江南。

落日余晖倒映元荡湖面,一条“绸缎”横跨青浦和吴江,两地居民可以尽情地在桥上漫步、骑行,感受“最江南”的秋冬美景。

共赏一片湖,同行元荡桥,正在让“跨界无感”成为现实。很难想象,由于行政归属不同,元荡湖的水污染治理过去一直存在“纠结”“失衡”,水质曾常年停留在劣Ⅴ类。

拥有125.5平方公里水域、1959条河汊以及23座天然湖泊的青浦,是上海名副其实的“水之源”。与苏浙毗邻两省水网相连,航道互通,更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黄金通道。守护“一江清水”是必然选项,更是主动作为。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携手“治水”“护水”成为青浦自觉,元荡23公里环湖生态贯通岸线方案不断优化。如今,青浦区内的6.2公里环湖生态岸线已基本实现贯通,营造了约20万平方米湿地生境。

“我们把水生态与江南文化相结合,依托上海大观园等特色景观,形成‘一廊十二景’,构建起一条江南水乡文化长廊,让元荡成为一个‘诗画江南湾’。”青浦区水务局副局长陆晓峰说。

目前,“蓝色珠链”水环境综合治理、江南圩田展示园、桑基鱼塘展示园等多个生态绿色项目同步推进,人与自然“依水为伴”、和谐共生的画卷在示范区徐徐展开。

从“各扫门前雪”,到“聚成满天星”。离元荡桥不远,沪苏浙交界处的青浦区金泽镇上,示范区水乡客厅标志性建筑——方厅水院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这一融合三地、四方共享,展现一体化发展的江南水乡新风貌的水乡客厅,是国内首个横跨两省一市的建筑项目。“开发前期,组织青浦、吴江、嘉善相关部门开展方案预审,成立三地联合审图专班。得益于‘审批一体化’等制度创新,整体工程将于2024年底前竣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翊元说。

绿水青山自带“号召力”,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战略性的重大创新产业项目不断集聚,快递物流行业成为青浦首个千亿产业集群。圆通等快递企业率先建立国家工程实验室,为推动物流信息互通共享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高颜值”正在带来“高价值”。

如今的青浦,双面生辉:一面是赓续江南千年文脉,以生态绿色为名;一面是面向未来锐意进取,以长三角为实。“当前,青浦正以‘战略赋能区、数创新高地、幸福温暖家’为着力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青浦将携手吴江、嘉善,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青浦区委书记徐建表示。

(本报记者王永前 杨金志 周琳 胡洁菲)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