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迎来今年首轮土拍:起拍总价超269亿元 集中拍卖改为

3月23日上午,广州迎来2023年的首场宅地土拍。拍卖结果为天河、增城的2宗宅地顺利以底价出让,合计达63.39亿元。其中,广州城投以底价44.39亿元拿下天河智慧城宅地,增城城投以底价19亿元拿下增城宁西街沙宁路以东地块。

广州今年首轮土拍有两大特点:一是外围区域设宅用地供给占比提升;二是取消集中供地,改为分批出让。首轮土拍在3月23日到4月20日期间进行,共有8宗地块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公开拍卖。

外围区域供给增加

从供地情况来看,广州此次共拿出16宗地,其中8宗为涉宅地,分别为番禺3宗、荔湾2宗、增城2宗、天河1宗,总计容面积为156.59万平方米,起拍总价超269亿元。

8宗宅地中,有3宗位于中心六区,占比为37.5%。而2022年最后一轮即第四轮集中供地的6宗地块中,有5宗地位于中心六区,占比为83.3%。由此可见,在供地结构上,外围区域的供给明显增加。

从全年计划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3月7日,广州发布《广州市2023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其中有76宗涉宅用地计划在公开市场中出让。《计划》显示,中心六区出让地块总计为34宗,占比约为44.74%,其中越秀和海珠没有住宅用地出让,荔湾和白云成为主力供应区域。而2022年全年四轮土拍中,总计挂牌出让56宗地,其中中心六区为34宗,占比约为60%。

“广州首轮供地中外围区域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去年外围区域供地非常少,特别是增城,这种远郊区域对于土地拍卖依赖度较大。所以在这次开发商新房供给缺乏的情况下,增加了外围地块供给。”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广州土地市场更趋平衡,区域和外围供地达到了正常供应比例。”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广州今年土拍拉开帷幕,房屋交易市场也有所回暖。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从价格指数上看,2月份广州新房和二手房销售价格指数双双上涨,较环比分别涨0.3%和0.5%。

据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统计数据,2月份广州新房网签5300宗至5500宗,环比上升10%至15%;二手房共成交9938宗,环比大涨78.7%,较去年同期上涨1.4倍,创下21个月以来新高。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是重新对土地市场进行判断和研究的关键节点。随着房屋交易市场复苏,土地市场也有望随之复苏,但需要一定时间。过去两年土地交易数据偏弱,而今年相关企业积极补仓和拿地,看好后续市场走势。”

集中拍卖改为分批出让

此次土拍不再延续过往两年实行的集中土拍模式,而是采取分批出让。

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发文称,分多次出让,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以稳定土地端供应。站在房企的角度,也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慢慢考察,优中选优,最终选择满意的地块。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分散供地下有充裕时间对土地信息进行调整和披露;对于开发商来说,能够有充分时间去融资,以及测算土地开发模式和盈利空间。”李宇嘉表示。

陈晟也表示,分批供地模式使得开发商准备更加充分,做出更充分、合理的选择,充分进行调研,理性选择。

“当前各地都在积极落实供地清单制度,可以学习广州的做法,适当分散土地交易的节点,使房企拿地时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进一步激发土地交易市场活力。”严跃进如是说。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