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二期创新成果发布

2021年7月7日,在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上海数字治理研究院、“一网统管”上海数字治理实验室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上海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二期创新成果”。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慧丽;上海市黄浦区委员会常委、副区长洪;华为中国云业务副总裁兼总裁张;华为上海政企业务部总经理刘;上海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数字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程东。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数字治理实验室主任郑雷,华龙迅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小龙昂参加启动仪式,并公布了双百计划最新成绩单——。目前,他们共同打造了12个上海城市智能体创新场景,开发了58个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合作伙伴。

今年2月,上海“一网统管”首次发布全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化治理成果,以南京大厦为全市最小管理单元,融合华为云、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5G等先进技术,共同打造1: 1“活”的楼宇数字孪生系统。现在,试点经历了五一、端午节、党的百年庆典等多次大客流的考验。取得了良好的实战效果和示范意义,标志着上海城市特工落地迈出关键一步。

“大城市善治”,为将这一新探索覆盖到更广泛的城市运营管理领域,实现“感知一栋楼”到“连接一条街、让一个区变聪明、暖一座城”的目标,在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中心的统筹部署下,黄浦区和华为云聚焦城市安全,进一步将试点范围扩大到景区、商铺、住宅小区等最小管理单元。50余家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了消防安全、房屋安全、大客流安全、高空抛物安全、非机动车安全、电梯安全等20余种数字化治理解决方案,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安全管理新机制。

徐慧丽主任表示,在上海“一网统管”的过程中,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把我们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在这种精细化管理的影响下,上海市民越来越融入城市管理过程。未来,我们希望将各主体的管理智慧融入管理体系和界面,落实各自职责,激活每个“最小管理单元”,让实践中的“现代治理”真正“引领未来”。

在春江社区,最小管理单元配备高、中、低综合覆盖的智能设备。一旦发现坠物,物业会尽快收到消息,及时处理坠物。社区还结合智能门禁、家庭用水等数据,加强对社区特殊老年人群体的服务。同时与空间地理数据有机结合,转化为具有定位功能的三维数字模型。结合分层入户效果,可以将人和房屋的信息准确地录入到住户中。如遇预警,应及时向物业和居委会报告,并及时确定位置。

在田子坊,由于建筑紧凑,高温天气存在火灾隐患。最小管理单元连接各种传感装置,设置8个乘客眼实时感知区域客流。特种消防站同步配置,消防员24小时值班。政府和市场参与者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本次大会上,还举行了上海市“一网统管”城市代理应用服务赋能中心成立仪式。该中心聚焦治理数字化,以业务场景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打造平台。两大能力:赋能行业,驱动创新,打造一流的城市治理数字科技赋能平台;聚合生态、业务生命周期管理、百家争鸣的应用,以及按需提供的服务;裂变创新,技术与商业双向创新,探索城市善治新模式,打造城市善与智慧新模式。

华为中国区副总裁、中国区云业务总裁张表示,城市最小管理单元二期成果的:发布,证明了基于城市智能体参考架构的最小管理单元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业态治理主体的需求,形成规模效应,同时落实治理主体的各项职责,有助于我们找到实现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能够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参考。同时,通过建立创新的市场化长效运行机制,能够支撑和保障城市精细化治理持续健康发展和迭代升级。

去年底,上海城市建设各方正式联合发布《城市智能体》,明确了新时期上海深化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化治理的参考框架。城市智能体旨在建设一个能感知、能思考、能进化、有温度的智慧城市。从智能感知交互、智能连接、智能枢纽、智能应用,构建以云为基础、以数据为要素、以AI为核心的智能系统,助力城市实现全域感知、全网协同、全业务融合,让城市成为可进化的智能体。截至目前,城市智能体架构已登陆深圳、上海、福州、长春、苏州工业园区等10多个城市的规划建设。

数字是实用的,治理是以人为本的。通过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化治理新模式,激发数字产业活力,形成城市治理产业新模式,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构建城市数字化转型新体系。未来,华为云将打造数字治理标准基地,携手更多行业伙伴和市场主体,扎根数字生态,赋能数字场景,带来共建、共创、共享的普惠数字服务,推动城市代理在城市精细化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