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排位需要改变“套路” 规模论的英雄时代正在逐渐渐

经过半年的奋战,几家欢喜几家愁。快乐的人很乐意多收三五次打架的钱,而悲伤的人却急着到处筹钱,还是救不了他们。这一刻是悲喜交加,或者说不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但在2021年年中,得出的结论是,每个房产主都不容易付出。

年初,投资推广人的目标是为汽车交易所赚点钱。于是,“两集中”的土地供应来了,没完没了的土地,没完没了的报道,没完没了的算计,还有出去谈合作。最后发现我的熬夜技能突飞猛进;原本比较按部就班的财务人员,年初的目标是升职加薪。结果“三条红线”的目标来了,每天忙着催客户还钱,被人垫着。公司发了经理级以上的岗位,需要研究生学历,最后学会了“平躺”;营销人员的心态有点微妙。年初目标是完成KPI,不被开除。我从没想到当地市场会非常火爆。估计卖一两年的项目半年就要清算了。当公司扭亏为盈时,它说营销费用应该削减到2%。年底也有集中推送。压力不小.

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业务已经进入拐点,现在选择何去何从可能决定未来10年的发展路径。过去其他行业说做房地产投机多,战术多,策略少,靠高负债滚规模,缺乏长远眼光。直到钱袋子收紧,很多地方一年只卖三次,房地产企业才意识到“规模为王”是否还能决定未来的行业座次表?

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百强企业交易销售额为6.1万亿元,权益销售额为5万亿元。然而,房地产企业并不开心,反而更加焦虑。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掉出TOP30的房企数量正在增加1000亿元。过去融创中国以几百亿美元吞万达晋级半决赛,大鱼吃大鱼,好像“很香”。但今年,华夏幸福拖欠债务超过4个月,仍在寻找接班人。蓝光发展陷入流动性危机,市场传言万科要收购,但至今没有实际行动。即使上进心更强,标杆房企也没有贸然吞下大鱼。

毕竟世茂集团与傅生集团的“千亿世纪合作”不到一年就陷入罗生门,第一个喊“活”的行业领头羊万科暂停了对泰禾集团的收购。我认为,除了理性,房地产企业的掌舵人也在思考卖房的“一锤子买卖”能持续多久。在17万亿元的市场中,前十大房企规模在3000亿元到8000亿元之间,行业集中度在30%左右,未来10年市场份额可能达到40%-50%。然而,大规模开发毕竟有上限。是时候回顾一下,看看为什么销售规模和市值会有巨大的剪刀差了。8000亿元的规模对应着不到2000亿港元的市值?

站在新旧行业规则交替之际,有头部实力的房企应该考虑培育发展主业现金流巨大的第二增长曲线,现在正是好时机。转型创新要在企业阳光明媚的时候进行。正如龙湖集团在规模蒸蒸日上的时候主动放缓,加大了对商业、物业、长租公寓等经营性资产的投入,如今营业收入已经达到150亿元左右。

总之,房企的排名竞争需要改变“套路”,规模不应再是唯一的“定律”,以规模为基础的英雄时代渐行渐远。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