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整顿高价学区的“灵丹妙药”?

北京市教委近日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多校抄写员工作力度,稳步推进多校抄写员、单校抄写员、多校抄写员入学办法。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推行多校抄写员政策,扩大了人们享受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范围。但多校抄写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价位学区的问题,反而增加了人们“买房不上名校”的焦虑。那么,有没有整顿高价学区的“灵丹妙药”?多校划片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落实“住无投机”的政策,是为了给高价校区降温的一项措施。但多校切块只是一种切割方式,“蛋糕”的面积无论怎么切都是不变的。有人认为以前是单校,现在是多校,不然会继续增加人的焦虑。

以前购房者高价买房,可能马上推开优质学校的大门。但是,即使他们花一半的价格才开始一个学区,他们也不一定能进入一所高质量的学校。还有就是多校划线带来的电脑随机分配。毕竟源码是手工输入的,系统没有“后门”。公众如何监督也是一个问题。被折腾的是购房者。

高价位学区房的问题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近年来,一些地方加紧建设所谓的名校分校、名校冠名学校,甚至批量“复制”名校,看似增加了优质资源的配置,实际上却有混为一谈的嫌疑,这是人民群众强烈反映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办学条件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其实有些地方,虽然名义上没有重点和不重点的区别,但是高价学区的存在,印证了——背后有优质学校。如果地方当局在义务教育阶段未能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高价学区住房的问题可能无法治愈。

优质教育资源在一个地方的分布不均,也与校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轮换不力有关。名校和薄弱学校相比,硬件差距远超薄弱学校。早在2014年,教育部等部门就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高价校区价格是否降低,择校冲动是否降低,也可以作为评价指标。

不可否认,基层也面临着校长和教师的交流和轮换困难。比如有的地方有很多大学附属的中学,省级名校,这些学校周围一般都是高价学区。县级甚至地级政府对此类义务教育资源的控制力度不够。毕竟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掌握在下属和省属高校手中,人、财、物都不是地方政府管的。如果这种模式不能打破,就难以促进校长和教师的交流和轮换,也难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顺利流动。

教育是百年大计的基础。高价学区住房问题是目前人们的重要焦虑问题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回归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学校,回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