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遇上超大城市白领流动加速
“做白领”是很多人的目标。然而,最近许多大学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显示,留在北京的人数逐年下降,这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记者北上深圳、杭州,发现职场白领普遍面临着房价上涨、职场“内卷化”加剧、加班文化“困境”异常等问题。白领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应该如何“突围”?有哪些新趋势?
区域化流动增强
许多大学发布的就业数据显示,在京就读的学生比例正在逐渐下降。毕业生是白领就业的风向标。受疫情影响,社会工作岗位整体增长势头减弱,特大城市人才流动日益频繁,呈现出“区域留人”的特点。
以北京为例,北京大学毕业生留京率从2013年的72%下降到2019年的16%;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留京率从2013年的56%下降到2020年的40%;中央财经大学本科毕业生留京率从2019年的42%下降到33%。
在上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爱上”长三角的就业。
BOSS直接就业研究所所长常蒙表示,随着区域经济的逐步发展,京津冀和长三角初步实现了“区域化留人”,出现了许多“双城族群”。记者了解到,京津城际铁路从最初的47对列车增加到12年的100多对列车,武清、天津等地成为“双城”聚集地。
来自上海嘉定区安亭镇的统计显示,在昆山华侨城居住、在嘉定安亭工作的“双城人”有7000多人。
浙江省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毕业生就业服务部主任朱国群表示,据统计,浙江省应届毕业生在杭州就业人数逐年上升,2018年为5.3万人,2019年为7.1万人。虽然没有数据,但他判断2020年仍在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吸引人才和使用人才的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全年共引进国内外人才113635人,同比增长26.7%,其中落户53481人,同比增长40.8%。
“内卷化”现象突出
受访白领反映,虽然白领工资较高,承受能力较强,但也存在普遍焦虑、工资较低、上升通道压缩、焦虑因素增加等因素,部分白领文化呈现“畸形”迹象。
职场的“内卷化”是一场灾难。“内卷化越来越严重,层级突出。不想滑下去,就被动卷入漩涡,上升通道就变窄。”30岁的林先生已经在北京的金融行业工作了三年,现在他感到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他认为,金融行业的“长尾效应”是很明显的,他经常处于随波逐流,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
房价一直上涨,成为“说服”的主力军。“我很想念深圳,但是这次走了真的不回来了。”29岁的郭(音译)女士说,自从在深圳工作多年以来,她的月薪已经从3000元涨到了1万元,而她丈夫的月薪只有2万元左右。但是,面对深圳的高房价,这个工资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眼看快30岁了,考虑到未来的生活和孩子的学习,郭女士和家人终于下定决心,2020年回到武汉,寻找自己的新生活道路。
加班文化不正常,一些白领为了钱拿自己的命。白领是改革开放40年培养的新生力量,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坚力量。受访者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弥补业务不足,集中管理与白领相关的政策、动态管理和权益保护,不断增强白领的获取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实行细分群体的统计口径,以就业为切入点进行整体管理。在很多地方的调查中,记者发现,社会福利部门和公安部门使用的人口或就业统计数据暂时不支持白领群体的统计,目前白领群体本身也没有可比的口径。专家建议,责任部门应提高细分人口数据的统计口径,加强细分群体的治理能力。
增强二三线城市的创业能力。杭州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唐海如认为,以杭州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城市,要利用好自己的城市资源禀赋,更大程度上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引进适合本地经济优势领域相关专业的人才,形成更多符合城市发展趋势的人才圈。
保护白领合法权益,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建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完善就业监测预警机制,密切跟踪判断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隐形失业监测手段,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大规模失业风险。
扩大政策覆盖面,关注白领的思想生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蓝日旭认为,不断深化的数字经济范式正在颠覆传统的就业三要素,自由工作和灵活就业越来越成为白领的选择。建议将政府支持的灵活就业政策扩大到白领,以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拓宽白领的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