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昌霖撤城降本得“喘息” 叮咚买菜连续4季盈利
梁昌霖的叮咚买菜暂时喘了口气。
11月16日晚,叮咚买菜公布三季度报告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实现营业收入51.4亿元,环比增长6.2%,GMV为56.7亿元,环比增长6.4%,实现Non-GAAP的净利润1550万元。
至此,叮咚买菜已经实现连续4个季度Non-Gaap标准下的盈利。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在财报会议上表示,“今天的成绩说明我们已经坚定地生存下来了。”“这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旅程。”
盈利一直是生鲜电商行业的一大挑战,面临资本退潮、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叮咚买菜也开启了撤城收缩、拓展业务线、降本提效的路线,牺牲规模保效率。目前来看,叮咚买菜暂时得到了喘息。
而从二级市场反应来看,叮咚买菜的前景和成长性仍充满不确定性。截至11月17日收盘,公司股价收报2美元/股,累计跌幅超过91%,市值仅为4.326亿美元。
屡败屡战到家服务
在叮咚买菜之前,梁昌霖有过两段还算成功的创业经历。
2002年,梁昌霖来到上海张江,开启了他的首次创业之旅,他的第一个项目锁定了一款视频剪辑软件,这款软件让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梁昌霖并未延续这一赛道继续下去,而是选择了母婴行业,创办母婴社区丫丫网,产品是妈妈帮APP。第二次创业,他曾获得好未来亿元融资,2016年,丫丫网被好未来集团收购。
2014年,梁昌霖启动了第三次创业。他基于丫丫网创办社区O2O平台叮咚小区,锚定“到家需求”这一消费痛点,旨在为小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但这一次,梁昌霖并不顺利。
叮咚小区先是推出送早餐服务,需求量大但客单价低、毛利过低;2015年推出干洗服务,客单价虽然上来了,但规模小、频次低;2016年开始推出代跑腿服务,商业化又成为难题。
在叮咚社区成立后的3年里,梁昌霖尝试了七八种到家服务,但都以失败告终。梁昌霖后来反思道,这只是一个“伪需求”。
在尝试了各种家庭生活服务方向之后,梁昌霖发现超过50%的跑腿业务都是代买果蔬,于是在2017年,他决定将叮咚小区转型为专注家庭买菜服务的即时生鲜电商平台,并将“叮咚小区”改名为“叮咚买菜”。
乘着生鲜电商的风口,2021年6月29日晚,叮咚买菜正式敲开纽交所大门,定价23.5美元上市。根据招股书,叮咚买菜首次公开发行37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以此计算,叮咚买菜此次募资约8695万美元。据了解,相比首次更新的招股书,叮咚买菜的募资规模整体缩减了超70%。
但好消息是,上市获得了资金解渴,叮咚买菜得以维持前期烧钱的商业模式。
“生存下来了”
“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在2016年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只有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还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
当时的到家送菜服务巨头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也不例外,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在2019—2020年,叮咚买菜营业收入分别为38.801亿元、113.358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8.734亿元、31.769亿元。2021年,叮咚买菜营业收入为201.2亿元,同比增长77.5%;净亏损64.3亿元,净亏损利润率30.4%,同比2020年的净亏损率26.7%有所上升。
到了2022年,叮咚买菜的业绩出现拐点,全年实现了正的经营性现金流,但仅在第四季度实现了Non-GAAP下的盈利。
2022年,叮咚买菜全年营业收入为242.2亿元,同比增长20.4%;Non-GAAP净利率同比优化28.0个百分点至-2.4%。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Non-GAAP净利润约为1.16亿元,而2021年同期为净亏损10.34亿元;GAAP净利润为4988万元,2021年同期为净亏损10.96亿元。
而另一边,2022年8月,生鲜电商每日优鲜骤然倒下,引发市场对于生鲜电商行业以及前置仓模式新一轮的关注和担忧。这也影响到了叮咚买菜。此后,叮咚买菜进行了多种尝试,关店收缩、拓展预制菜等业务线、降本提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规模”的战略。
目前来看,叮咚买菜在利润端有了成效。数据显示,2023年一、二、三季度,叮咚买菜Non-GAAP的净利润分别为610万元、750万元、1550万元。加上2022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已经实现了连续四个季度Non-Gaap标准下的盈利。
“早些年因为宏观环境的调整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公众对叮咚买菜有生死存亡的质疑和担心,今天的成绩说明我们已经坚定地生存下来了。”11月16日晚,梁昌霖在财报会议上表示。
梁昌霖还谈了对目前零售行业和消费环境的思考。他表示,生鲜不是一个可垄断的市场。整个零售行业都需要适应充满挑战的新环境。他认为,在当下复杂的宏观形势下,消费者在选择渠道、购买商品时的心态更趋于对产品性价比和确定性的追求。
不过,高品质的服务和性价比考验着供应链能力,在高手如林的零售业,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仍是叮咚买菜难以越过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