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金融与产业联动优势 专家共话“银发经济”新机遇

我国人口增速放缓、人口加速老龄化引发社会关注。结合发达国际发展经验来看,当经济社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10月23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首届中欧老龄产业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高校、金融业、产业界的专家大咖齐聚一堂,共话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银发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及金融助力养老体系建设等热点话题。

挖掘老龄产业“蓝海”市场

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养老产业是“蓝海”市场,挖掘“银发经济”潜力亦是养老服务机构的重要时代课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发经济”已在我国经济体系中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过去老年人口占比相对较低,如今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占比已超过18%。满足如此庞大的人群的需求,不仅要靠政府,而且要靠市场;不仅要靠事业来保障,也要考虑产业发展;既要靠个人,也要靠整个社会共同努力。

汪泓认为,随着老年人口增多,老年人无疑会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消费者除老龄人群外,也包括提前为老龄期做准备的潜在人群,不同年龄段的老人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将为老龄产业的崛起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在老龄产业中,医疗行业有何机会?碧迪医疗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邓建民介绍道,一是在医疗健康产品上,专门针对老人的产品还不多;二是老龄医疗产品的使用和政策准入、医保报销密切相关,值得保持关注;三是创新支付机遇,这是因为我国老年人具有较强的支付能力;四是关注养老模式创新,研究如何用相对不足的资源解决我国大量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金融助力养老体系建设大有可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金融新生态,金融在助力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秉文介绍称,养老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账户制养老金的引入和建立,账户制养老金持续普及的关键在于信托制的建立、信托精神的扎根,而信托制度的核心又在于要有完善的受托人制度,受托人生态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支撑起一个长治久安的信托制养老金体系和养老金融系统,这是环环相扣的发展关系,是发展养老金的基础性制度,是助力实现新时代养老金融和养老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之一。

郑秉文表示,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加持和“三支柱”养老金共同成为养老金融和养老保障的物质基础,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储备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养老金融与养老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特征。

金融应该如何支持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董克用看来,应该把握好两个原则:

一是从产业端把握解决养老产业发展中的资本需求问题。基于养老产业投资额度大、回报周期长等特征,客观上需要通过各类金融手段支持产业发展。例如,市场化融资工具包括养老产业机构发行债券、上市、并购等;政策性融资工具包括政策性金融债、政府贴息贷款等。

二是从资金端把握金融资本如何参与养老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本质上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是金融资本的供给活动,所以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如何实现金融资本的有效配置,同时兼顾实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可以利用政府引导基金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养老金融与资本市场相互依存

资本市场是实体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活跃的资本市场、可靠的长期资金供给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提高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的投资收益率,这是激励我们老百姓开设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实现多缴存、多投资、多收益的最好办法。”郑秉文在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养老金和资本市场的繁荣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利互惠的结果。

郑秉文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占比在逐年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依旧较小,重要的是,机构投资者可供掌握的长期资金很不充足,而长期资金主要来源渠道就是养老基金、保险资金和一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大力发展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养老金,加大长期资金的入市力度,有利于平抑资本市场波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芮萌分析认为,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离不开长期资金,而养老金就是潜在体量大、久期长的长期资金,养老金是推动机构化投资的首要力量,养老金作为长期财务投资者也是推动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和长期可持续经营的关键力量。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