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基金给自己当裁判员 业绩比较基准“适时”变更
处于业绩压力之下的公募基金,多了一丝“裁判员”的色彩。
今年以来,在许多基金产品业绩频频跑输基准线甚至大幅亏损的背景下,变更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现象显著增加。尽管一些基金公司的官方说辞强调,变更业绩比较基准以更好地反映基金产品的实际持仓,但通过变更业绩比较基准以帮助产品跑赢业绩基准或成为部分基金更真实的目的。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部分公募在“增强”某部分弱势行业指数的业绩基准后,大幅减仓相关行业的现象,在基金业绩排名上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心态日益凸显。
亏损基金频频变更基准
近日,上海一家中型公募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一只沪港深多策略基金决定自2023年7月18日起变更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并相应修订基金合同。该基金的原合同于2018年3月21日生效,基金原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35%+恒生指数收益率×35%+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30%”。根据公告内容,变更后的比较基准弱化了沪深300的业绩基准,强化了港股市场,具体变成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0%+恒生指数收益率×80%+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10%”。
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基金公司对此解释,变更该只沪港深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是鉴于基金运作后投资策略、基金业绩体现出的实际风险收益特征及为更好地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使该只沪港深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更好地反映基金的投资策略,从而更科学合理地评价基金的业绩表现。
几乎与此同时,北京一家超大型公募基金也发布公告称,旗下一只FOF基金产品将自2023年7月21日起,变更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收益率×9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10%”。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FOF基金变更比较基准,意味着它原本的比较基准只运行了5个月。该基金成立时原本的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800指数收益率×75%+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5%+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0%”,基金合同于今年2月中旬生效。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自今年5月份以来市场加速调整后,公募基金产品变更比较基准的现象显著增加,变更比较基准的产品几乎毫无例外地出现了业绩压力。以变更比较基准的上海某基金公司为例,其旗下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产品净值连续三年大幅亏损,产品成立以来累计亏损已超过21%,今年前7个月就亏损了12%。而刚成立5个月就急着变更基准的北京某大型公募旗下FOF,显然也遭遇了净值压力,该只刚成立的FOF基金产品目前已跌破面值1元,净值不足0.98元。
变更是为掩盖风格漂移?
变更业绩基准的官方说辞,多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基金的持仓,但“耍滑头”的疑问一直存在。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最近一只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沪港深基金产品,自成立以来的核心仓位都是主打港股市场,在前十大股票中罕见“沪深股票”,变更比较基准后更突出港股市场,弱化了沪深300的业绩基准,这或许符合官方的说辞“较为科学地反映该基金的持仓情况”。
然而,变更业绩比较基准普遍发生在业绩压力之际,本身就令该类现象的合理性存疑。以上述沪港深基金为例,该产品风光时刻累计获利高达40%,当时虽然也是几乎全押港股,但业绩比较基准依然将沪深300和恒生港股指数平衡对待。而今,该产品连续三年出现净值下行,从最高的1.42元跌至0.78元,此时突然抛出业绩比较基准变更,淡化沪深300的同时强化恒生港股指数,这种做法或有在业绩压力下规避基金风格漂移的可能。
“风格漂移的产品在赚钱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容忍,如果亏钱了可能会涉及一些法律层面的争议。”国内一家大型公募的市场部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坦言。但亦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业绩压力之际,规避风格漂移并非一些变更业绩基准产品的核心目的,部分产品变更业绩比较基准,存在业绩不利之际下调业绩基准的考虑。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北方一家公募旗下的一只沪港深消费主题基金成立以来累计亏损高达30%,今年以来亏损接近9%。该产品原本的业绩比较基准突出了恒生指数,变更后的比较基准则突出了港股通消费指数。在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恒生指数总体抗跌能力明显强于港股通消费指数,该产品变更业绩基准的核心原因是更加靠近走势不明朗的港股消费?
7月20日,该基金发布的最新持仓显示,其持仓依然更加体现恒生指数成份股,中特估与热门AI成为核心品种。业内人士认为,相关业绩基准的变更和最新持仓情况,或显示该产品意在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增强”基准后反手减仓
业绩压力下频频出现的业绩比较基准变更现象,或成为许多公募未来反复使用的套路。
在一只次新产品成立半年多时间就大幅亏损后,华南地区一家大型公募也宣布对该产品变更业绩比较基准。该基金公司同时强调,如果今后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或者有更权威的、更能为市场普遍接受的业绩比较基准推出,或者市场上出现更加适合用于本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或者未来指数发布机构不再公布上述指数或更改指数名称时,基金可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履行适当程序后变更业绩比较基准并及时公告,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显而易见,变更比较基准对许多公募基金而言,并非在于约束基金经理的实际操作,而是在于帮助基金产品跑赢业绩基准。在美股市场相对较强而港股和A股走弱的背景下,国内一家公募旗下的QDII基金数个月前发布了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告,最新的业绩比较基准增加了港股医药股的业绩基准权重,该基金公司增加港股医药的比较基准,真实目的是什么呢?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该基金在7月21日发布的基金二季度报告显示,在变更业绩比较基准尤其是增加港股医药的业绩比较基准权重后,该只QDII产品的美股医药持仓从57%大增至68%,增强港股医药基准后的港股医药持仓比例不增反减,从增强港股医药基准前持仓港股医药高达30%,大幅下调到仅持有8%的比例。
有分析人士认为,业绩变更基准相当程度上反映公募基金在产品跑赢比较基准这件事上,更希望成为“裁判员”的真实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