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房贷利率调降尚处观望期 市场化铺开存难度

近日,央行有关负责人对于“提前还贷”的回应,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对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讨论也再次多了起来。

7月18日,证券时报记者致电建行、工行、招行、中行等多家银行的客服中心或北京支行个贷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未收到总行下发的关于存量房贷利率调降的通知。

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会有一个过程,央行鼓励后,预计商业银行会一步步推开。对于存量房贷利率调降的实施路径,亦有分析认为,银行更多是根据存量房贷利率分阶梯差异化下调,因城施策实施差异化调降规则。

银行暂未收到

存量房贷利率调降通知

7月14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

上述央行表态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预期加强。

7月18日,证券时报记者致电建行北京某支行个贷部进行咨询,有工作人员回应说:“我们已关注到市场的有关新闻报道,但目前未接收到有关部门的正式通知,我行将继续与监管部门做好沟通对接,如有正式方案,我行将第一时间跟进并做好贯彻落实,您也可以关注我行公众号、官方网站等渠道的相关公告信息。”

工行、招行北京某支行贷款部工作人员均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现在还未接到相关通知,他们也在等有关部门的正式通知。

据邹澜介绍,99%的房贷是选择浮动利率机制,即以LPR为基准,签合同时根据当时市场供需关系商定一个加点幅度,加点部分在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比如贷20年、30年,在这20年、30年内合同都是有约束效力的,加点是不变的。去年以来,LPR实际上累计下行了45个基点,相应的,贷款利率也自动下来0.45个百分点,但是那个加点还是不变,所以大家都反映,早几年的贷款利率跟新发放的比高了很多。再加上理财收益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选择提前还款的量比较大。

开源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刘呈祥认为,存量房贷利率较高叠加“资产荒”,居民提前还贷意愿较强可被视为资产配置的理性选择。该背景下,调降存量房贷利率呼声渐起,一方面可降低提前还款比例,另一方面可减轻居民还贷负担,提振消费。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

是一种博弈

尽管目前银行暂未收到监管部门有关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的通知,但是有国有大行总行人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会有一个过程,央行鼓励后,预计商业银行会一步步推开。

华鑫证券宏观团队预计,本轮存量房贷利率调降应该不会像2008年那样一刀切,更多是根据存量房贷利率分阶梯差异化下调。预计和2008年一样都是从中小银行开始,逐步向国有大行扩散。

不过,对于存量房贷利率调降会在多大范围内铺开,业内存在一定分歧,不少分析人士认为银行存在更大自主空间。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认为,存量房贷下调比例预计不会很大。复盘2008-2009年存量利率调整情况,与今年情况相似,均是银行与个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目前不同省份、城市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和利率差异较大,统一全面调整的难度较大。预计存量全面下调的可能性较低,具体要等待监管或商业银行细则出台,即使陆续有政策出台,鉴于目前的按揭贷款体量和规则与2008年有较大差异,预计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信用主体的政策也将不同,相较当年要更加复杂和个性化。

在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看来,银行和借款主体签订的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银行是市场化导向的商业机构,赚钱是第一要务。但是在“资产越来越荒”的经营环境下,房贷还是优质资产。这时,必然会有银行跳出来,降低LPR的加点水平,以争夺客户,既包括以低利率争取新客户办理按揭,也包括以低利率吸引其他行客户来办理“转按揭”,以置换旧的贷款。存量房贷“降利率”,即抢占存量资源的“争夺战”估计很快就会打响了。

还需一揽子政策支持

对于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市场影响,华鑫证券宏观团队认为,央行时隔15年再度提及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旨在缓解当前地产市场探底、居民和银行面临资产负债表收缩的困境,政策底进一步夯实,市场反弹又添新动力。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虽然还未落地,但央行表态可以反映政策扩内需,以及对房地产市场的呵护态度,强化居民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信心,促进居民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认为,粗略估算,目前存量与新增房贷之间的利差约为35-85个基点。若以新增房贷为标准对存量房贷利率进行调整,或进行实质意义上的“转贷款”操作,则每年可降低居民还贷现金支出800亿-2000亿元,约占居民房贷支出的3%-6%、等量于年度社零总额的0.2%-0.5%。

“若LPR能进一步下调,会进一步小幅降低居民的房贷还款压力,并边际缩减房贷成本和其他投资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差距。但我们认为只有用一揽子政策、从多个维度提振居民房价走势预期、并激发地产市场活力,才能更为持续、有效提振居民购房需求。”易峘说。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