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风险缓冲”产品卷土重来,真能“保本”还是存在合

据券商中国报道,近期一类由信托和私募合推的“风险缓冲产品”逐渐兴起。这类信托计划由私募担任投资顾问,用于投资其名下私募产品,产品设置一定期限的“风险缓冲期”,要求私募管理人以自有资金跟投、且在约定期限内优先承担产品的亏损,从而实现对普通客户的“保本”。

其中,某信托公司发行的风险缓冲产品要素表显示,该产品由北京某量化私募担任投资顾问,投资人首次认购金额要求不低于40万元。信托计划主要投资于上述量化私募发行的私募产品,产品设置了12个月的风险缓冲期。信托产品本身没有预警止损设置,不过投资的私募基金预警线为0.96、止损线为0.95。此外,还约定特定委托人跟投比例不低于7%。

其实“风险缓冲产品”并不是私募最近才想出来的“新玩法”,界面新闻记者以“风险缓冲”作为关键词在中国基金业协会进行搜索发现,截至目前,中国基金业协会共备案有44只名称中含有“风险缓冲”四个字的私募产品,其中发行时间最早的是上海凯石益正资产旗下的“外贸信托-凯石风险缓冲1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产品成立于2011年7月29日,2014年4月21日正式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目前已经延期清算。

部分知名私募也曾发行过相关的产品,比如百亿私募盈峰资本曾在2013年成立“中信·盈峰新时代1期管理型风险缓冲金融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信·盈峰量化对冲1期管理型风险缓冲金融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中信·盈峰成长2期管理型风险缓冲金融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3只产品,上海同犇投资也曾于2018年2月发行过“外贸信托-同犇风险缓冲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

不过,即便是“风险缓冲”类产品也不意味着业绩会比普通产品更靠谱,比如上海益聚投资旗下的“中信聚益之锐意进取管理型风险缓冲金融”,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该产品成立于2014年12月,截至2019年4月12日累计亏损达24.68%,期间最大回撤值高达54.63%,最终以提前清算而收场。


除此之外,还有业内人士在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对该类产品的合规性提出了疑问,该业内人士指出,设置风险缓冲期之后,私募在约定期限内优先承担产品的亏损,能在一定范围内对投资者实现“保本”,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好接受,能够帮助私募更好地募集到资金,不过资管新规明确规定不能保本,因此该类产品在“合规”方面或存在一定的风险。

界面新闻注意到,自2020年以来暂未有新的名称中含有“风险缓冲”的产品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以往发行的相关产品目前大多数也已经完成清算,仅有5只产品仍在运行中。

事实上,近年来私募行业的监管趋严,今年2月底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修订后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及配套指引,4月底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本月以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数量为0,同时有68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完成注销。另据《证券日报》报道,截至5月24日,今年以来已有13地证监局对44家私募基金及其相关负责人开出60张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在此背景下,未来这种由信托和私募合推的“风险缓冲产品”或也将面临合规方面的约束。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