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优势渐显 助力汽车出口“弯道超车”
继一季度创下“汽车出口量超日本”佳绩之后,4月份,中国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增长趋势,这也让外界对中国有望在今年实现全年领先,并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的猜测再加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汽车企业出口量达37.6万辆,同比增长1.7倍。今年1-4月,我国汽车企业共出口汽车137万辆,同比增长89.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另外,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107万辆,同比增长58.1%;而去年汽车出口量排名全球第一的日本,一季度汽车出口95.4万辆,单季度相比已低于中国汽车出口量。
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中国汽车出口数量大增,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势的迸发,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依托多年来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和市场培育,中国在电动汽车生产、销售以及产业链上的优势在全球取得领先,这一方面让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本土销售获得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也让汽车出口实现了新的突破。
不可否认,这让中国抓住了汽车行业能源转型的先机。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成功打造了世界领先的电动汽车产业集群,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走在全球前列。此外,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魅力,也在吸引国外汽车头部企业加紧调整在华布局,深耕中国市场,汲取中国经验。
“无论是海外电动汽车品牌直接在华投资设厂生产电动汽车销往全球,还是传统汽车品牌开始调整产品线,注重对新能源纯电汽车的研发和投入,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好适应中国日渐崛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苏晖强调,对整个汽车产业链而言,可谓是典型的市场培育在引领产业转型的成功典范。
正是基于坚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势,让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开始昂首走向全球。其间既包括引领电动车技术先锋的特斯拉品牌在中国设厂生产,产品销往世界各国的实践,也包括比亚迪等传统中国车企放弃燃油车生产,专攻电动汽车生产的坚定决心。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和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4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4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9.1万辆,同比增长1028.5%,环比增长29.4%,占乘用车出口31%;其中,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的92.8%,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新能源的48%。
业界分析认为,伴随着中国新能源的规模优势和市场扩张需求,以及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新能源出口市场仍然向好,前景可期。
汽车出口凸显国内产业链优势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优异表现,汽车领域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开始快速步入全球市场。比如,在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较强,比亚迪在东南亚逐步崛起等,此外,一众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也开始逐步向海外市场拓展。
品牌形象的树立带来外溢效应绝不仅限于电动汽车,而是对整个中国汽车出口构成正面拉动。“在市场表现和终端生产方面,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正在让包括汽车产业在内的制造业在全球崭露头角,且优势逐渐明显。”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产业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万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相较一般贸易形式的出口,海外投资带来的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利好是双向的,包括当地的就业和税收,对自身而言则会带来生产规模和销量更大规模的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前十国情况显示,一季度,中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前十国累计出口金额为227.4亿美元。一季度,中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国家依次是俄罗斯、美国、墨西哥、英国、比利时、日本、澳大利亚、德国、阿联酋和韩国。
值得一提的是,出口金额的累积绝不仅限于贸易形式的汽车出口,也包括海外投资等交易形式。在业内人士看来,前十位汽车出口对象国的构成变化也显现出了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链的优势所在。比如,针对北美市场国家,在中国设厂的合资品牌在华生产后再将成品车出口至当地的现象;再比如,特斯拉在中国生产,向海外市场出口,其中就包括日本、韩国等地。
多年来,中国汽车厂商一直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包括收购知名海外品牌、海外建厂、拓展海外销售渠道等。苏晖认为,尽管在出口量上实现了超越,但未来的路依旧艰辛。因此,必须不断强化核心产业链优势,培育更加强大和高识别、高认可度的中国品牌,才能让中国汽车出口优势不断得到强化,从而实现汽车出口量的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