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交易品种、防范利率风险 多家银行上线“互换通”业务

日前,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暨“互换通”上线仪式在北京和香港两地举行。工行、中行、建行、交行、中信、汇丰等众多中外资银行纷纷落地“互换通”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互换通”业务的开通,有利于银行拓展境外客户,同时推动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交易活跃度上升。展望未来,多家银行表示,将持续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丰富现券、衍生品等交易品种,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作贡献。

“互换通”业务落地

“互换通”是指境内外投资者可经由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机构在交易、清算、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在不改变交易习惯、有效遵从两地市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和集中清算。

5月15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等众多中外资银行落地首笔“互换通”业务。

中国银行相关负责人透露,该行境内外机构在“北向互换通”开通首日,便与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券商等境内外市场机构达成多笔人民币利率互换报价交易。

交通银行总行某业务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我行与11家境外金融机构达成12笔‘互换通’交易,交易金额共计4.7亿元人民币,包括FR007、Shibor3M等多个基准品种。”此外,交行香港分行作为境外参与机构也成功在“互换通”项下完成首批交易,各品种交易金额共计4.3亿元人民币。

股份制银行方面,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于15日与中银香港、汇丰银行、信银国际、东方汇理、法巴银行等多家境外投资者达成利率互换交易。

投资者利率套保需求加大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不断加强对外开放。自2017年“债券通”业务推出以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境外投资者对于境内人民币债券资产的需求持续增加。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人民币债券规模达到3.39万亿元,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需求日益迫切。

跨境金融研究院院长王志毅分析,随着近年来美联储大幅加息,金融市场动荡,利率风险也在加大,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投资者进行利率套保的需求也在加大,“互换通”应运而生。

据了解,“互换通”的首个品种“利率互换”是国内交易量最大的衍生品之一,主要作用在于方便境外投资者在投资了中国债券市场后防范利率风险。

王志毅表示,目前境外机构持有国内债券更多是利率债。从交易角度,他们需要密切关注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只有套保渠道和工具足够丰富,境外投资者才能更放心大胆地投资中国债券市场。

风险对冲工具进一步丰富

业内人士指出,“互换通”开通后将进一步丰富境外投资者的风险对冲工具,促进内地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协同发展,推动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交易活跃度上升,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是我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又一里程碑。

展望未来,工商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工行将针对企业客户在贷款、票据融资和债券发行等过程中的利率避险需求,积极提供解决方案,协助客户通过金融衍生产品管理利率风险。下一步,在不断提升人民币利率衍生品报价质量,加强代理清算交易服务能力的同时,将积极助力中国金融市场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建设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我行具备丰富的衍生品交易经验,拥有一支专业化衍生品交易团队,能充分满足境外投资者的报价、交易等多种金融需求。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境外投资者交易需求,不断丰富现券、衍生品等交易品种,全面提高报价能力,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对外开放作贡献。”

兴业银行香港分行表示,一方面发挥自身作为境外投资者的跨境联动作用,深度参与境内债券市场;另一方面持续服务境外投资者客户“互换通”的交易需求,积极支持境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努力配合“互换通”业务发展。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