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面增加,特色险种频出 “小保单”助力农险高质量发展
近日,银保监会发文指出,保险公司要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拓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业务覆盖面,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农险覆盖面增加趋势显著,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逐渐增多,各地保险公司结合当地资源禀赋,通过保险手段转移特色产业生产经营风险,并且加速融入科技手段。专家预计,未来借助农业保险,以“小保单”带动“大金融”的趋势将进一步加深,数字化转型也将进一步加速,助力农险高质量发展。
品种覆盖面增加
时下,春耕正在全国多地如火如荼开展,农业保险越来越成为重要必备品。近年来,多家保险公司通过扩大农险覆盖面、创新农险品种、推动保险与其他金融工具融合等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让广大农户更加安心。
从粮食到蔬菜,从家禽到畜牧,从水果到鱼虾,在田间地头、湖泊池塘、现代化养殖场,保险业正在为农业生产编制一张更加密实的风险保障网。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219.4亿元,同比增长25%,为1.7亿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6万亿元。
多家保险公司农险多达上千款。例如,中华保险农险产品条款超过2700个,覆盖了农、林、牧、渔220余个农产品品种,构建了成本、产量、收入、价格指数、天气指数等完善的保险产品体系。2022年,公司保险保障范围覆盖4.2亿亩耕地森林、7.3亿头畜禽,为1783万户农户提供了4806亿元风险保障。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旗下财险公司在售农险产品达2500余款,涵盖种植、养殖、森林、涉农、渔业等各个领域,服务区域覆盖全国1600多个县。
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保险+期货”等创新步伐也在不断加快,相关业务在业内逐渐扩面,品种覆盖玉米、白糖、大豆、棉花、苹果、天然橡胶、鸡蛋、生猪等。
在新疆伊犁州昭苏县,今年年初,昭苏县292户甜菜种植户全部收到了郑州商品交易所2022年伊犁昭苏甜菜“价格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赔款,共计561.91万元。
此外,农业保险在赋能农村普惠金融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专家认为,保险的增信作用可以破除农业企业抵押物不足的痛点,撬动银行等其他金融资源进一步流向农业,“农业保险+信贷”“农业保险+担保”等一系列新模式蓬勃发展。业内人士表示,应进一步提升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等金融工具的融合度。
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助力。专家表示,新兴科技越来越多运用到农业保险中,为赔付率和农作物损失情况的测算、加强自然风险监测提供精准依据。
近年来,农业保险“黑科技”频出。如中国人寿推出“猪脸识别”AI物体识别技术,在理赔过程中通过强化“生物智能识别技术”适用场景,支持能繁母猪点数及脸部识别功能,解决理赔中的人工鉴别难、传统查勘时间长等问题。通常一到两天就能处理完毕,既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又实现了精准理赔。
中华保险实施了“数字农险”工程,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5G等技术,打造种植业“空天地一体化”按图作业的精准承保理赔新模式。首创“海洋牧场”保险,运用科技手段突破海水养殖保险承保理赔难题,将风灾和海水积温指数纳入保险责任范围。
“近年来,财险业积极开展防灾减损等风险减量服务,引入了大数据、卫星、红外探测等高科技手段,为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