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

历史性时刻!昨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迎来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10只新股集体上市,标志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

从启动试点到全面落地,从“试验田”走向全市场,4年多来,注册制这一牵动资本市场全局的变革,有力提升了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深刻重塑着A股市场生态。

首批10家企业上市“狂飙”

上交所主板5家:中信金属、中重科技、常青科技、江盐集团、柏诚股份。深交所主板5家:中电港、海森药业、陕西能源、登康口腔、南矿集团。昨日,这10只顶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光环的新股,迎来高光时刻。

早盘开盘,10只新股齐刷刷高开。从全天交易来看,新股上市首日股价可谓全线“狂飙”,其中9只盘中触发临时停牌。截至当日收盘,中电港、登康口腔、柏诚股份的股价涨幅均翻倍,分别为221%、173%、110%;相对小一些的陕西能源、江盐集团,股价涨幅也分别达到48%和57%。

记者了解到,中信金属是中信集团先进材料板块的子公司,也是此次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里唯一北京“面孔”。该股当日最高涨幅近116%,收盘上涨70%至11.24元/股,企业最新市值达550亿元。

伴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沪深主板新股交易规则同步变革,即上市后的前五个交易日,将不设价格涨跌幅限制。此前,主板新股上市首日涨跌幅限制为44%,次日之后为10%,新股常常上演“连板”情形。市场人士认为,如今新股上市后资金获得充分的博弈空间,未来连续涨停的局面将不复存在,这也将加大新股中签者的交易难度。

4年成功走出渐进式改革路

“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突破口,推进一揽子改革,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逐步推开,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渐进式改革的路子。”回顾4年来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历程,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昨日表示。

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创板公司上市,注册制试点正式启动;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揭牌开市,同步试点注册制;2023年4月10日,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上市。

主板是注册制实施的最后一块“拼图”,改革落地可谓瓜熟蒂落。今年2月1日,证监会就全面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2月17日,集中发布实施165部相关制度规则,标志着注册制的制度安排基本定型。如今首批企业正式上市,主板注册制改革前后历时不到70天。至此,A股翻开全面注册制的崭新一页。

易会满谈到,注册制改革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根本性的。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大幅提升,市场结构和市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市场活力和市场韧性明显增强,给市场参与各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全面注册制下,企业发行上市的效率大幅提升。如登康口腔从今年2月20日注册制平移受理,到3月16日获得证监会注册生效,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

触及监管底层逻辑的变革

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与A股过去长期实行的核准制有着巨大区别。易会满又一次对注册制作出最新阐释。他说,实行注册制不仅涉及审核主体的变化,更重要的还体现在理念、把关方式、透明度和监管执法的深刻变化。

理念方面,注册制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监管部门不对企业的投资价值作判断。市场人士认为,在全面注册制下,主板新股对发行价格、规模等不设任何行政性限制,彻底打破传统的23倍市盈率“天花板”。比如,首批10只新股中,发行市盈率最高的陕西能源,达90.63倍;发行市盈率最低的中信金属,也达20.21倍,新股发行已实现市场化。

把关方式方面,注册制主要通过问询把好信息披露质量关,压实发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透明度方面,注册制开门搞审核,审核注册的标准、程序、问询内容、过程、结果全部公开,监督制衡更加严格,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此外,监管执法方面,注册制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露头就打,实行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处罚,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实践表明,注册制改革是一场触及监管底层逻辑的变革、刀刃向内的变革、牵动资本市场全局的变革,影响深远。”易会满表示。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