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保险+期货” 提高农户保障水平

今年两会期间,金融创新助力我国乡村振兴受到关注。代表委员建议,推进政府与保险、银行等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探索更多可持续、可复制的农村金融创新试点,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保险+期货”模式引关注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八年提及“保险+期货”。

在引导金融保险资源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建议,推进政府与保险、银行等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探索更多可持续、可复制的“银政保”“订单农业+保险”“保险+期货”等农村金融创新试点,通过保险的增信功能,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期货经营机构多年来在“保险+期货”模式上的深耕,是期货市场不断贴近实体经济与国家政策导向的探索之路。

例如,大连商品交易所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设立品种专项项目,以“一个额度分档、两个品种聚焦、三个地区专项”为思路设立6大项目板块,提升保费自筹比例要求,引导项目常态化、可持续发展,通过“保险+期货”项目帮助农户安心种植、养殖。郑州商品交易所自2016年开展“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以来,累计支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项目148个,在提升农户市场风险管理能力、稳定种植收入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

期货经营机构任重道远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作为提供风险管理工具、与实体企业手拉手打交道的一线经营机构,期货公司在提供多元化、定制化风险管理服务方面任重道远。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建议,在当前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可借鉴国际碳市场经验,进一步增加如碳远期、碳期权、碳期货等碳金融产品种类。

浙商期货董事长胡军对记者表示,期货公司应当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服务,促进大型产业链企业、上市公司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服务小微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优化“保险+期货”以提高农户保障水平,真正做到期货赋能实体经济。

中粮期货党委书记、总经理吴浩军认为,找准期货市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持续打造和提升“场内+场外、国内+国际”相融合的衍生品综合服务能力,将其作为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抓手。

五矿期货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宝宁表示,未来,期货公司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禀赋,在提升国家重要资源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性上发挥自身力量。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