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表态今年将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 期待取得更好的年
在2022年权益投资承压的情况下,今年,险资对宏观经济和权益市场趋势的分析,以及他们将采取的投资策略备受市场关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险资机构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3年宏观经济走势将好于2022年,人们的预期好转,信心增强,权益市场走势更加乐观。在投资策略上,大部分受访机构和业内人士表示,将加仓权益投资,并期待取得更好的年度投资收益率。
险资乐观表态“一定会更好”
2022年,险企权益投资收益率低迷,拖累其净利润增长。对2023年的权益市场,险资要乐观许多。
从宏观经济走势来看,信达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舫朝认为,2023年,工作重心将聚焦经济发展,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则是经济恢复需要率先迈出的关键一步。在稳增长预期下,经济复苏有望推动长端利率中枢上行,利好保险股估值修复。
光大永明资产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3年将是复苏之年,但复苏之路并非坦途,行情节奏或许会沿着预期向基本面回摆——拔估值——基本面验证——整固震荡的逻辑演绎,行业板块从价值向成长轮动。
“2022年是权益投资表现较差的一年,2023年的表现一定会比去年好。”信美相互人寿首席投资官徐天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3年权益市场会有所表现,不过经济复苏需要时间,很难出现大牛市,最大可能还是结构性上涨,操作好的投资者有望收复去年的亏损。
“2023年市场整体收益率会明显高于2022年。”平安资管表示,2022年11月份以来,市场已有一定程度反弹,但无论是从股债吸引力等跨资产估值比较维度看,还是从宽基指数/行业指数相对估值维度看,目前股票市场整体仍处于略偏低估状态,存在一定的估值修复空间。同时,前期持续压制港股市场的逻辑已经出现明显改善,且相对A股折价依然明显,因此,今年港股市场相对乐观。
泰康资产股票投资执行总监张烁在展望权益市场时表示,今年宏观经济梯次复苏。目前,复苏逻辑仍在初期,乐观预期下有望不断深化且持续期有望超过2年。
张烁认为,部分传统行业在多重冲击下行业出清效果良好,一旦需求复苏,可能出现较大的财务弹性。对于新兴产业,尽管短期市场担心供给端扩产幅度大导致供过于求,但行业估值已经有所收缩,展望未来,行业增速仍然较高,随着供给冲击消化后,仍有望获取良好收益。
对2023年权益市场走势,也有险资持相对谨慎态度。一家合资险企投资总监文田对记者表示,看好今年年初的权益市场表现,但难以预测全年走势。
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
在险资机构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结构下,结合对今年权益市场的走势分析,险资将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看好哪些板块的潜力?
“2023年,我们公司的权益投资会在原有权益投资金额的基础上提升10%至20%,占总投资资产的比例也会提升,但幅度不会很大。”文田表示,提升权益投资占比一方面是相对看好权益市场,另一方面也是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考虑,采取“减债加股”策略。对于具体看好的板块,他表示,将重点布局2022年跌幅大、净资产倍率低但未来发展前景好的标的。
在基金投资方面,文田表示,不考虑久期1年至2年的债基,将逢跌买入行业ETF,适当考虑大公司里的小基金,尤其是个性强的年轻经理管理的基金。
“2022年四季度权益投资配置比例已经有所提升,2023年还会有比较大的提升。”徐天舒表示,会重点配置5年、7年等长期收益好的基金。
光大永明资产相关负责人认为,2023年最大的主线是疫情受损行业修复+逆周期政策发力,看好的方向包括大消费、整车、地产链等逆周期调节行业,以及自主可控、高端制造、半导体等政策友好行业。在权益资产的具体配置比例上,将结合市场情况相机而定,目前相对稳定。
在基金投资方面,光大永明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的基金投资仍将坚持深度的定性、定量研究,优选风格稳定、盈利模式清晰、投研能力过硬的基金经理产品。
平安资管表示,2023年,股票市场预期收益率可能得到明显修复。在整体投资方面,对A股、港股以及可转债给出“超配”建议,对利率债和信用债给出“标配”建议。在配置结构方面,市场主线在于经济复苏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消费+科技成长两个方面。同时,兼顾安全与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建设和市场投资的重要线索,围绕安全/自主可控相关逻辑,未来几年可能涌现出一批政策支持引发趋势性改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半导体、计算机、军工、机械、新能源、医药、农业等领域。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4.5万亿元。其中,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的配置余额为2.9万亿元,配置占比为11.84%,创下2019年以来新低。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险企对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的配置余额和占比都将明显上升,投资收益率也有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