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中小险企股权寻买家 三大原因致投资人不愿接盘
多个险企的部分股权转让项目近期公开披露信息,寻求买家;同时,多个拟转让的险企股权项目长时间仍未“落地”。
业内人士认为,中小险企股权转让较为频繁,但交易“落地”较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险企盈利能力较弱或亏损,现有股东想退出;二是险企现有股东自身战略调整或面临困境,计划退出保险业投资,急于回收资金但难找到接盘者;三是监管机构提高了对拟进入保险行业资本的要求,因此部分意向投资者最终未能接盘险企股权。
多家险企股权寻买家
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多家险企的部分股权正在寻求买家。
其中,长城人寿第五大股东厦门华信元喜投资有限公司拟转让其持有的长城人寿65141.3万股股份;幸福人寿的第四大股东深圳市拓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第六大股东深圳市亿辉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合计转让幸福人寿约16.59亿股股份。
事实上,这只是今年险企股权变更的一个缩影。整体来看,全年险企股权变更较为频繁,尤其是中小险企股权转让的项目较多。《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公开信息进行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已有16家险企的部分股权寻求“下家”。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对《证券日报》记者称,近两年险企股权转让较为频繁,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部分股东持续调整发展策略,聚焦主业,因此出让其持有的保险公司股权;部分股东自身现金流吃紧,需要出让险企股权变现。二是部分中小险企经营压力大,有的尚未进入盈利期,为维持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需要股东持续注资,结合险企经营现状以及对未来的预期,部分股东持续投资意愿较低。三是着眼长期,我国保险市场需求广阔,在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外资持续投资我国险企,部分投资也通过股权转让实现。
折价转让现象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险企股权转让信息频繁发布的同时,今年,险企股权折价转让的现象较以往增多,且有多家险企股权转让面临落地难的问题。
在险企股权折价转让方面,今年3月份,某险企评估价为3.3亿元的部分股权遭法院拍卖,因无人出价而流拍;4月份,该笔股权再次挂牌,起拍价降至2.64亿元,最终成交价达2.65亿元,为评估价的八折。某财险公司保险业务资产包6月份公开挂牌出让底价为21.13亿元,7月份再度公开挂牌时转让底价降至19.02亿元。今年,类似案例并不鲜见。
而从险企股权转让的落地情况来看,近两年,险企股权转让落地难度整体有所增加,多个项目长时间悬而未决。例如,去年6月份,长生人寿70%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尽管该起股权转让吸引了众多实力买家参与,但根据长生人寿今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该起股权转让仍然未“落地”。同时,鼎诚人寿去年7月份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股东变更情况,深圳市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拟将其股权转让给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不过,鼎诚人寿今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此次交易尚未完成。
谢远涛分析认为,一方面,当前保险行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发展现状不够理想,资产质地不佳,投资方对险企股权的投资会更加谨慎,尽调周期也会延长,落地难度增加;另一方面,近年来银保监会加强对保险公司股东的资质审查,这也间接加大了险企股权转让的难度,增加了股权转让时间。
对未来险企股权转让市场的趋势,谢远涛认为,尽管当前我国保险行业处于发展低谷期,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这也导致市场投资主体行为分化,部分资金承压的股东急于出让股权套现,而看好行业长期发展的投资者又有较大动力以较低成本接手。因此,尽管当前险企股权转让整体周期延长、落地难度增加,但未来市场仍然会比较活跃。
股权转让会让险企股东发生变更,进而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副教授郝臣对《证券日报》记者称,股东或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对于战略类或控制类股东的变更,险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保证经营的稳定甚至实现提升。首先,险企应当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与机制,即使股东变更,公司也能按照治理制度有效运转;其次,为更好地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险企可考虑适当提高独立董事、外部监事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独立性;最后,做好新老股东之间、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最大限度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