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整车为王”趋势 车企强化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
广汽集团日前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广汽部件拟参与设立合资公司,开展相关矿产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的投资管理经营,进一步完善公司在锂电新能源上游原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红火的当下,不少车企下场买矿,积极拓展动力电池等业务,强化全产业链布局。
业内人士表示,“整车为王”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必须强大,产业链控制能力必须提升。在未来的发展中,整车企业通过整合关键产业链后,综合市场竞争力也将获得提升。
布局上游原材料业务
在动力电池企业强化上游原材料业务布局后,今年以来,下游的车企纷纷下场抢矿,进一步增强对新能源汽车上游原材料的掌控能力。
11月7日,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部件与狮溪煤业、遵义能源签署合资合同,拟在贵州省遵义市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贵州省东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据悉,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其中,广汽部件持股47.5%,狮溪煤业持股47.5%,遵义能源持股5%。该合资公司由车企与矿企共同设立,各方将有序推进合资公司取得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狮溪镇铝多金属矿床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并实施矿产地质勘查及后续采矿权的获取。
对此,广汽集团表示,本次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在锂电新能源上游原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提升公司在关键零部件领域的供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近年来,广汽集团新能源汽车板块持续高速发展,旗下广汽埃安已进入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阵营。广汽集团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10月,广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现持续高增长态势,单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实现37176辆和33598辆,同比分别增长166.46%和135.15%。此外,2022年1-10月,广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达242767辆和238470辆,同比分别增长132.17%和125.5%。
广汽集团深化原材料端布局只是整车企业向上游进军的缩影,包括比亚迪、福特等在内的知名车企都加大了上游原材料领域的布局力度。业内人士表示,保证上游环节稳定供应、满足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充需求,是整车企业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与上游绑定,不仅能有效控制成本,还能带来持续稳定的原材料供应,进一步增强与上游原材料企业的谈判主动权,可谓“一举多得”。
加码动力电池业务
动力电池是关乎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成本的关键因素。技术水平和成本高低直接决定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面对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及下游产能扩充需求等现实及长远发展因素考量,车企不甘沦为“打工人”,向上一体化布局电池业务,开启降本增效之路,提升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日前,广汽埃安、广汽乘用车、广汽商贸联合投资,并由广汽埃安控股的因湃电池科技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亿元。此举标志着广汽埃安将全面打通上游原材料、研发、制造、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在内的能源生态产业链布局,助力广汽埃安完成电池自主产业化布局,进一步形成产业链优势。
据悉,因湃电池科技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制造、电池材料研发及相关产品的技术服务等。其将开展电池自研自产产业化建设以及自主电池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业务。
江淮汽车此前公告称,公司拟与弗迪电池、浙储能源、安凯客车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由该合资公司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工厂并开展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以及相关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是整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大体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电池产业变化的机会相对较大,整车企业造电池或整车企业联合相关企业共同造电池的趋势日益明显。”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就供应链问题来看,未来整车企业将日益强大,对电池企业、对上游产业链的控制能力会进一步加强,同时对下游品牌营销能力的掌控也在进一步加强。
在崔东树看来,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想盈利,产业链控制能力非常重要。特别是电池产品必须掌控在自己手上,否则将会受制于电池供应商。
打造产业链优势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提高汽车产业链自主掌控能力日益成为行业共识。“在新能源体系下,‘整车为王’的特征将进一步体现。整车企业要做产业链‘链长’,整合关键产业链后,定价权将不断强大。”崔东树说。
华安证券认为,车企垂直整合布局旨在增强产业链话语权,有利于保障电池供应及降本增效。
崔东树表示,产业链的特征既关系着上游供应链,又关系着终端市场,处于两头议价的中间位置,如何保持盈利相对复杂;而盈利将直接影响企业发展和消费可持续性。因此,燃油车时代“整车为王”的特征必将在电动车时代重演。目前,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已经展示这样的特征。
比亚迪表示,公司从自身业务出发,依托对全产业链的深刻理解及技术积累,进一步深化在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的布局,保障供应链重点环节稳定安全;同时,与产业链伙伴相互赋能,加速打造产业生态,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