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App自动续费了吗?扣款前没有提示 退订步骤繁琐
今年以来,工信部分批次发布了《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1《关于App超范围索取权限、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回头看”的通报》。重拳之下,相关企业依规整改,部分App乱象得到遏制,对用户权益的侵害得到缓解,但仍有不少“漏网之鱼”。
从今天开始,《法治经纬》版将推出App乱象排查系列报道,揭秘App目前隐藏的套路,探索如何从根本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请注意。
很多应用通过设置首月折扣吸引消费者选择连续月订阅。很多用户以为通过连续月订阅可以省点钱,没想到却掉进了自动续费的陷阱“入坑”容易,“出坑”不容易。一些应用程序设置了许多障碍来取消续订服务。退款需要在4级或5级界面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才能找到,只能点击相关按钮才能完成,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自动续费到期前必须提前告知消费者。如果消费者拒绝续费,则不能将拒绝或默认未回复视为同意。如仍有变相强制自动续费,则涉嫌违法。
又拘留了,19元!这是北京市民唐飞11月自动续费的第三笔费用。
刚收到扣款通知的时候,唐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扣款,只是做了一些操作之后才反应过来。原来他订阅的视频App的连续月会员已经过期,平台自动续费。
由于App上越来越多的优质内容只提供给会员,很多消费者不得不选择订阅App会员,但现实中,像唐飞这样“自动续费”的人还是相当多的。
记者《法治日报》采访的很多消费者反映,在自动续费前没有收到任何相关通知,甚至无法从账单上直接看到具体的扣款平台;只想尝试却被自动续费的人并不少见,退订的操作步骤也比较复杂。
购买App会员原本是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为什么花钱反而掉进了自动续费的陷阱?有哪些陷阱?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展开了调查。
工作一天回到家,唐飞过去常常通过网上追剧来放松心情。他曾经在三个视频应用上购买会员。他发现,按月订阅比按月购买便宜,比如一个视频App,按月订阅25元/月,连续订阅19元/月。为了省钱,他通常选择每月为会员开一个服务套餐。
记者发现,很多app也通过设置首月折扣吸引消费者选择连续月订阅。一个音乐App的新客户如果选择连续按月付费订阅,第一个月的会员费只有3元,第二个月及以后是15元,但是如果选择按月订阅,则需要18元。
北京市民郭凯注意到,在一些应用中,如果用户每月手动取消自动续费,下个月仍能以优惠价格领取“首月福利”。比如App会员原价20元,自动续费第一个月15元以后就是20元,但是如果用户当月取消自动续费,下个月开启自动续费,第一个月还是算15元。“就这样,是不是‘薅羊毛’那个
据唐飞介绍,在订阅连续包月服务时,平台会强制用户查看相关服务协议,否则无法购买。但根据自动续费服务条款,如果用户开通自动续费服务,且在订阅期内未主动明确取消,费用将于下月自动扣除。
“只要选择连续按月订阅,本月会员资格到期后平台会自动扣费,无需任何提示。更可笑的是,扣款单上没有注明是哪个平台扣的费。”唐飞无奈的说:“买了会员后,不小心忘了,下次自动续费才想起。有时候忙的时候照顾不了,就来回走,一直续费。”
温雅是各种应用的成员,他已经被“自动续约”。她购买的会员的一款应用已经卸载,但仍在“自动续费”。
郑州的一名大学生于洋也有类似的困扰。为了通过英语期末考试,于洋买了会员在英语学习App上练习听力。本App提供的会员套餐包括18元/月、98元/年、198元/年、298元/终身。考虑到她只使用了很短的时间,于洋花了18元买了一个月的会员。
没想到,第二个月,她突然收到了扣款通知。重新打开App,杨育才发现之前购买的18元/月套餐是自动订阅模式,一旦打开,每个月都会自动续费。
“自动续费之前你没有给我任何提示,白白多花了我一个月。”杨土超说。
采访中,有消费者提到了一种“钓鱼扣费”模式。辽宁营口市民刘雯曾经使用过一个图片处理App,开通会员后才能使用,但是有三天的免费试用期。为了处理工作,刘文在还没来得及细看的时候就买了三天的试用包。
“购买套餐时,显示付款成功,不扣款。但几天后,我居然收到了扣20元的通知。”刘雯说。
根据刘文描述的情况,记者下载了这个App,免费试用说明的规则是:“首次订购套餐即可享受3天免费试用,试用期满前24小时自动续费。
费,可随时取消。”从规则中可见,3天免费试用包含在自动续费套餐之中,两天之内不取消订阅,即默认自动续费。“这难道不是打着免费试用的旗号给消费者挖坑吗?”刘文有点愤愤不平。
“进坑”容易,“出坑”却不易。记者调查发现,一些App给退订续费服务设置诸多障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最开始购买会员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取消,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每月扣费。后来在网上查询半天才发现,取消订阅非常复杂,操作时间差不多是购买会员时间的5倍,而且都是在到期的24小时前就被扣费。晚一点或者忘记取消,就只能认栽。”唐飞说。
据唐飞介绍,虽然他是在视频类App内购买的会员,但苹果手机取消订阅的入口并不在App内,需要点击手机的“设置”,进入个人账户,再点击订阅,选择对应的App,点击取消订阅后才能取消。
对于苹果手机取消订阅操作复杂的情况,文雅深表赞同:“支付方式不同,取消订阅的窗口和方式也不同。在应用商城购买的,需要在苹果账户内取消,通过其他平台支付的需要在相应平台内取消。不仅如此,取消订阅的链接也隐藏得特别深,层层操作后才能最终取消。”
“由于订阅的App比较多,经常会出现一个App自动续费扣款后才去批量取消订阅的情况,但由于不同App取消订阅的窗口和步骤不一致,还是会有‘漏网之鱼’。”文雅说。
杨玉则发现,在订阅App会员时会看到取消订阅的操作步骤,有的是在服务条款下的自动续费补充条款中,有的App也会直接说明在账户设置中关闭,但页面和字体大小、颜色设计等都很不起眼,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见。
通过杨玉给记者展示的相关视频类App取消订阅步骤的截图,记者看到,取消续费相关条款均采用灰色、偏小号字体设置或隐藏在相关服务条款内。
“取消订阅时,得照着操作步骤一步步来,一下子根本记不住。好几次都因为太麻烦就放弃取消了,几个App的会员费,每个月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杨玉说。
记者下载多款带有自动续费功能的App发现,如果要退订,则需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找到4级或5级界面,点击相关按钮才能完成。此外,部分App尽管会以邮件的形式提前进行扣款提示,却未在邮件中提供退订方法。有的App绑定自动续费服务后,会在下一服务计费周期开始前几天便扣除会费,而且消费者无法退款。
今年5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5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
办法还规定,在服务期间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显著、简便的随时取消或者变更的选项,并不得收取不合理费用。
但现实中,因App自动续费引发的投诉纠纷并非个案。在相关消费者投诉平台上,以“自动续费”为关键词的投诉多达6万余条。
“很多App商家利用消费者的模糊意识或维权意识弱,打擦边球。很多消费者在没有充分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了自动续费,这和App入口的续费规则设计有直接关系。”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分析说。
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郑宁看来,App自动续费并非新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是App经营者受利益驱动,在产品设置上采取了有利于自己的方案,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而且相关监管不够到位。
“对于平台来说,自动续费对增加用户黏度和获利有很多好处;对于消费者而言,不仅信息不对等,而且缺乏信息沟通的能力。平台和消费者其实达成了一个并不公平的条款,如果消费者默认,就意味着自动续费,并且会不断续下去,乃至于一些消费者不使用这款App了,续费还在继续。”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
此外,朱巍还提到,一般提供服务的平台与支付渠道之间有着特殊的协议,很多支付方式都是免密支付,并不需要再次向消费者确认支付,这一过程在不被消费者察觉的情况下完成,也容易导致自动续费纠纷频繁发生。
有业内人士坦言,对App经营者来说,吸引用户付费属于是常见的盈利方式。PPT演示设计师王路告诉记者,现在各类App都会想方设法地让用户选择自动续费,一方面可以通过付费会员培养用户习惯,提高产品的黏性;另一方面,厂家也知道用户经常会“忘记取消”,从而赚取用户的“记忆税”,“但是付费盈利也应有道”。
郑宁对此表示认同。他指出,用户付费是App的重要盈利手段,一些App经营者通过人为设置烦琐的退出步骤、自动续费不提醒、故意使用小字提示等方式,给消费者行使知情权和选择权制造障碍,从而达到用户续费的目的。
那么,应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自动续费乱象?多位受访专家建议,当前应依法依规对App变相强制自动续费问题进行治理,把主动选择权还给消费者。
“《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自动续费到期前必须提前告知消费者,消费者如果拒绝续费的,不能把拒绝或者默认不回复当成同意。如果现在还存在变相强制自动续费情况,就涉嫌违法了。”朱巍说,App平台要提高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让消费者喜欢,才能留住消费者。
郑宁则建议多管齐下。消费维权部门要为权益受损、主张维权的消费者撑腰,消费者协会可以提起公益诉讼或者向App发出建议;消费者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帮助;App经营者则需要履行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监管部门则应该加强监管。
在采访中,关于自动续费问题,有不少受访消费者提出,让消费者自主维权是否有点强人所难?
“如果起诉,不需要消费者举证,因为平台未经过消费者同意,就直接续费了。举证责任在App平台,即平台说消费者同意了,就要证明消费者哪里同意了。”朱巍解释,现在法律直接规定平台必须每次都要向消费者征求意见,这就是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平台说消费者同意,就要拿出证据,证明消费者同意。
朱巍认为,《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对司法、诉讼、监管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涉事各方面主体必须履行,不履行就会面临严格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