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家上市公司宣布涉足氢能产业链 专家:氢能还有很多瓶

原标题:183家上市公司宣布涉足氢能产业链专家:氢能仍有很多瓶颈需要科研机构攻克

8月16日,北京发布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此前,湖南、海南等地发布相关规划,不少上市公司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提前布局了制氢、储氢、用氢等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了巨潮的信息公告。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国内a股上市公司发布氢能布局公告多达1.71万条,致远新能、嘉华能源、华斌股份等183家上市公司宣布将布局氢能产业细分赛道,探索氢能绿色商机。

随着地方优惠政策的陆续落地,各行各业的产业资本都在加快进驻。也有市场观点认为,地方规划的出台有利于氢能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目前氢能产业链仍存在一些瓶颈,上市公司相关业务仍处于发展阶段。投资者要警惕市场短期热点炒作热钱概念,上市公司要警惕趋利避害的情况。

上市公司提前抓住机会

尽快形成产氢、储氢、用氢一站式产业链是各方共识。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在相关环节布局了自己的优势。

“我们的年制氢能力超过2万吨。除了净化后返回上游企业,我们还与中石化合作,在海南海口建立了氢加气站。今年4月,博鳌论坛正式召开时,我们为氢能巴士提供了氢能,成功为下游提供了氢能。未来,中石化计划在海南建立10个加氢站,在全国建立1000个加氢站。我们将根据上游和市场情况进行战略布局。”凯美特燃气秘书长张伟说。

在制氢过程中,科迈特气体结合自身独特的技术,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对石化企业尾气中的氢气进行净化和再利用。

陈店国际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大力发掘郴州东江湖“水、矿”资源,计划将水力发电与电解制氢相结合,利用富余电力电解制氢,切入氢能制备轨道。陈店国际工作人员介绍:“东江水库位于控制流域,面积4719平方公里,占雷水流域面积的39.6%,年平均径流量45.4亿立方米。东江湖面积160平方公里,蓄水量81亿立方米。这是一种独特的水和矿产资源。”

在储氢过程中,储氢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时代新材拥有多年的研发经验和一定的技术储备,一直在寻求与国际领先企业的产业合作机会。据时代新材料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国内批量生产35MPa三型储氢瓶的企业很少,70MPa三型瓶和下一代四型瓶还在研发中,而70MPa四型瓶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在上述领域还存在一定差距。只有补齐产业链的短板,才能努力赶超先进国家。”

在用氢方面,氢能汽车方兴未艾,氢能船舶也处于研发阶段。今年5月,亚光科技与青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青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国鑫德塔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在

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氢燃料电池船舶应用战略合作协议》记者:“国内氢能产业链呈现出制氢容易、储氢难、耗氢更难的局面。归根结底,主要原因是基础材料科学一直没有突破,造成了很多瓶颈和障碍。“十四五”要落实地方细则,尽快补齐短板。必须把生产、教育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克服困难,迎头赶上。近期,涉足氢能的上市公司大踏步前进,要防止上市公司抢市场、遭遇困境;市场资金追逐氢能、燃料电池、氢储能等热门概念股。他们还需要警惕热钱利用市场热点消息制造短期市场尝试,收割散户。”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双印表示:“氢能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地方政策叠加上市公司的努力,有利于产业链更快完善。需要注意的是,氢能产业还存在很多瓶颈,需要科研机构攻克。以氢燃料电池为例,需要铂族金属作为催化剂,短期内可替代性较差。铂族金属非常稀缺。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南非、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是全球铂族金属储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铂族金属总储量的99%以上。中国铂族金属资源相对贫乏。”

华泰证券预测,2021年至2050年,中国储氢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234亿元。今年6月,《中国能源报》宣布,随着高压储氢瓶的升级,碳纤维的消费量有望进一步增加。但日韩企业占据了我国储氢瓶用进口碳纤维70%以上的市场份额,碳纤维已成为氢能产业链的瓶颈之一。

多处介绍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

“氢气是二次能源的清洁载体,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电能和热能,转化效率高。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大规模制氢,通过氢气的桥接作用,不仅可以为燃料电池提供氢源,还可以绿色转化为液体燃料,从而有可能实现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的平稳过渡。循环,催生可持续的氢经济。”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付海教授表示:“氢燃料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接近零排放、电池回收环保等优点。随着新型氢催化剂、储氢材料、新型燃料电池催化剂等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氢能利用成本将逐步降低。”

正是因为氢能的巨大优势,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份

、自治区、直辖市均把发展氢能相关的目标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河北省发改委在《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500亿元。湖南岳阳审议通过《岳阳氢能城市建设及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氢能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2035年达到2000亿元。广东佛山在《佛山市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氢能产业累计总产值达300亿元;到2030年,氢能产业累计总产值达1000亿元;到2035年,氢能产业累计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

自2020年以来,海通证券、平安证券、光大证券、国金证券等多家券商接连发布氢能源产业研究报告,提示氢能产业上下游投资机会。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