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评论:寿险转型需保持实力
原标题:寿险转型需保持实力
证券时报记者邓
上半年上市保险公司的所有保费数据均已披露。数据显示,在寿险保费增速放缓的同时,部分公司业务波动明显。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人寿、新华保险、PICC人寿、太平人寿等6家公司保费总额同比增长1.1%,增速略低于前5月。具体来看,6月份上述6家公司的总保费同比下降1.9%,其中中国人寿和CPIC人寿的增速均由正转负。尽管新华保险和PICC人寿的保费实现同比正增长,但5月份的月保费同比大幅下降。
如果将时间延长到2020年初,我们可以发现上述公司的保费增长率呈现波浪式增长趋势。这也说明,尽管行业经历了几年的转型,上市寿险公司作为寿险行业的风向标,仍在探索之路。
目前寿险公司面临的问题有:——疫情多方面影响仍在持续,代理人增加难度与各地下滑并存,新订单负增长问题未解决,保单续保率下降,在经济复苏、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人民群众对保险产品的需求正在发生重要变化。此外,以“惠民保”为代表的普惠型保险产品快速普及,对中端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需求也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面对成长困境,大型寿险公司的转型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一是从销售驱动转向客户需求导向,围绕客户需求重构一套产品战略、渠道战略、服务战略等运营流程;二是大力推进主渠道——家保险渠道运营模式转型,试图通过机制牵引推动代理结构优化和渠道能力提升。比如,平安人寿、太保人寿发布了新的代理人基本法律;三是多元化渠道策略,如CPIC人寿重启银保渠道,今年新渠道和团体保险业务保费大幅增长。
但与前几轮寿险转型只聚焦不同渠道、客户分层或新技术应用不同,这一轮寿险转型凸显了保险公司整体业务战略和资源整合能力的重要性。
某大型保险公司负责人坦言,这一轮寿险转型不是单一渠道或模式的转型,而是与整个公司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渠道转型、商业模式转型的背后,靠的是公司打造的高效运营体系和完善的生态圈,既需要通过保险产品满足客户的风险管理需求,又需要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养老服务、健康管理、资产继承等需求,为客户及其家人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
这样的系统性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市场不等人,困扰寿险公司管理层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他们是想要短期规模还是长期收益。由于寿险业务增长乏力,今年上市保险公司股价持续下跌,市场信心难以动摇。
如何在“规模稳定”的前提下推进“高质量”转型,将考验各保险公司掌舵人的决心和决策水平,以及公司各环节的执行力。然而,很明显,市场已经无数次证明,单纯依靠人力增长或佣金支出增长的模式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