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曝光暑期校外培训六乱 新东方等机构被点名
7月7日电随着夏季的临近,一些家长可能已经或正在计划为孩子申请各种补习班和补习班。面对培训机构种类繁多、培训费昂贵的现状,中国消费者协会7日发布了校外培训消费提醒,提醒消费者理性看待,谨慎选择。
教育部等四部门2018年开展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校外培训机构已超过40万家。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目前,由于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多、资质参差不齐、质量良莠不齐,校外培训领域存在诸多问题。
从中国消费者协会7日发布的消费提示来看,目前校外培训乱象主要集中在合同纠纷、财产安全、价格欺诈、虚假宣传、资质缺失、焦虑营销等方面。思维导图、卓越教育、邦德、蓝天、新东方等机构被点名。
合同纠纷问题最为突出
合同纠纷是消费者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缩水、未按合同约定开班、合同中有霸王条款、培训机构单方变更服务协议、未与消费者签订正式合同等。其中,不按合同规定为消费者退费尤为突出。
如2020年6月,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消费者吴先生将孩子报当地培训机构进行思维导图培训,支付培训费9000元,双方签订培训合同。孩子学习19天后,吴先生觉得孩子对课程不感兴趣,就要求培训机构按照合同载明的“一个月以内70%退款”条款,以现金形式退还6300元,但培训机构只同意退还5000元,于是消费者向阆中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经消委会调解,经营者最终将剩余款项退还消费者。
此外,校外培训课程一般周期长,成本高。虽然教育部门规定只能提前收取三个月的费用,但一些培训机构往往采用“买三送三”的方式,忽悠家长一次性支付更高的费用;有的还诱导家长分期付款或贷款,但故意隐瞒贷款利率和风险警示,家长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套路贷”的陷阱。如果培训机构倒闭或负责人跑路,消费者将面临无法上课、拿不回钱的情况,有的甚至会继续还贷。比如近年来,微博英语、巨石达阵、优胜教育等众多校外培训机构相继倒闭,深陷资金链危机,涉及消费者众多,损失巨大。
2021年6月,在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案例中,15家校外培训机构因违法违规被罚款共计3650万元。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价格欺诈,主要表现为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扣。以虚构原价为例,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案例中,Bond在其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发布了“2020双12‘Bond推广’”的活动信息,标注“两次试听课结束高分作弊,原价在430元,现价仅在12元”。其实这个套餐是一个全新的体验活动,它所谓的“原价”从来没有卖过。在虚假折扣方面,例如官网选课中心卓越教育页面,以2600元和5250元的交叉价格作为数学培训1班和数学培训3班的对比价格。然而,这两门课程的实际售价只有1 y
比如,市场监管部门在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的执法中发现,蓝天提升了其121人的教研团队,“85%以上的教师来自985、211高校”。事实上,只有18名教师毕业于985或211大学。人,占不到15%;新东方“名师风采”栏目103名教师中,有76名教师实际任教年限与宣传不符,虚假宣传比例达到73.8%。
根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必须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从事英语、汉语物化生等科目培训的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培训机构证照不规范或教师资质不足等诸多问题。教育部等四部门2018年开展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报告显示,截至5月,在近13万所校外培训机构中,超过60%存在不规范办证行为。不合格的校外培训机构往往师资力量不稳定,教学水平差,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引发消费者不满。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家长不要盲目跟风向孩子举报
目前,从公交站台、电梯等实体场所,到微信、短视频等线上平台,各种校外培训机构的“洗脑”宣传铺天盖地。“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的未来吗?”“你不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等口号引起了家长的焦虑。
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校外培训服务虽然是一种商业活动,但不能背离教书育人的初衷,更不能成为黑心商家借机敛财的工具。中国消费者协会敦促校外培训机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摒弃不良营销手法,诚实守信,合理收费,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利;要不断提高培训服务质量,用心育人,规范发展,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家长,不要盲目跟风给孩子报班,要积极了解国家或地方教育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从关心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孩子创新精神、提高孩子实践能力等方面协调安排孩子的暑假生活,让孩子有一个更健康、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充实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