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规则加红线看市值退市应该避免误解

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一个与“多元化进入”相匹配的“顺畅输出”设计,形成市场生态与进入和退出的良性循环。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做好“加成”工作,防范风险,稳定市场,保护投资者。

退市规则增加了“红线”。随着“1元退市”标准的出台,另一项新规定“3亿市值退市”于7月1日生效。这意味着,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日收盘市值低于3亿元,该公司将被终止上市。市值退市作为落实“应完全退市”政策的重要举措,对提高a股退市的效率和威慑力寄予厚望。

自1999年《证券法》首次确立退市制度框架以来,证券监管部门进行了多次退市制度改革,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适合市场发展阶段的退市规则体系。但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退市不系统、不坚决、不彻底,年平均退市率仍然较低。一些已经失去继续经营能力的公司长期滞留在资本市场,严重制约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一些严重违法违规的公司没有及时清理,扰乱了市场秩序。市场约束尚未发挥有效作用,退市和主动退市的案例不多,退市渠道相对单一。

针对这些问题,修订后的新退市规则侧重于丰富退市渠道,增加了交易、金融、监管和重大违法活动、主动退市四项强制性退市指标体系。常见的交易退市指标涉及成交量、股东数量、收盘价等“硬杠杆”。除了市值退市,任何引发“硬杠杆”的公司都将不再进入退市整合期,直接终止上市。

此前,相关退市规定带来了很大变化。以“1元退市”为例,今年以来,已有6家公司股票日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在所有退市类型中占比最高。在注册制试点的这些年里,“1元退市”逐渐成为退市的主要渠道。

受此影响,市值退市的预期越来越大,也造成了市场上的一些误解。

第一,加速退市意味着市值退市和“快速退市”没有区别。其实市值退市的指标看似明确,但短期内符合要求的a股上市公司并不多,使得市值小的公司很难大规模快速退市。截至6月24日收盘,a股总市值不足10亿元的公司有15家,几乎都是st股。即使连续下跌几天,也很难触及退市市值红线。市值退市只是一个指标。要使单个指标有效,不仅需要市场的选择和众多配套指标的配合,还需要合理把握退市和清仓的节奏,将上市资源顺利转移给需要并能利用好资源的企业。

第二,大家都说要退,市值退市就是退市企业越多越好。市值退市要遵循退市原则,但这不是单纯的追求退市数量。除名不是唯一的纪律措施。严格执法一方面要求对部分上市公司进行坚决处罚,另一方面也要求同等处罚,要实事求是,辩证系统地考虑退市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它不仅充分发挥了退市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作用,而且与整个监管体系有机结合,综合治理

第三,“1元退市”和市值退市淘汰了很多“劣币”,剩下的好像都是“良币”。其实不是。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一个与“多元化进入”相匹配的“平稳出口”设计,这必然需要平稳的进入和退出,形成一个有进有出的市场生态良性循环。从出口方采取措施是不够的。要继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应从进口方、投资方、经营环境和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努力。

退市市值毕竟不仅仅是“减法”,更是防范风险、稳定市场、保护投资者的“加法”。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