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惠农政策宣布:将实施良种猪补贴 这也将惠及这些行业

7月2日电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网站2日报道,财政部和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布了2021年强农惠农政策。该政策要求发展粮食生产,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创新发展种业,健康发展畜牧业,促进整个农业产业链,培育新的商业实体,保护和利用农业资源,农业防灾减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粮食生产发展

政策指出,农机购置补贴。各地在中央购买的补助机具种类范围内,选择确定了本省补助机具项目,补助范围内的机具应予补充。将粮食生产薄弱环节、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急需的机具、高端、复式、智能化农机产品补贴预计比例提高到35%。育苗、烘干、标准化养猪场、畜禽粪便资源化等成套设施设备将纳入新农产品补贴试点范围。全面实施限时办理,对补贴申请进行受理和核实,补贴资金支付时间分别缩短至15个工作日以内。

对玉米、大豆生产者的补贴,对水稻的补贴,对产粮大县的奖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继续实施对玉米和大豆生产者的补贴、对大米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的奖励等政策,巩固了农业供给方面结构改革的成效。

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为了保证农民合理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2021年,中央政府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释放支持粮食生产、稳定农民收入的积极信号,将补贴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高

明确政策,耕地生产力保护补贴。补贴对象原则上是有耕地承包权的农民,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等形式直接兑现到户。严禁以任何方式统筹集中使用,防止“外漏”,保证补贴资金不打折扣地分配给农民。按照《财政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探索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付与耕地地力保护挂钩的有效机制,加大耕地利用的核力度,确保享受补贴的农民不弃耕、地力不降,有效推进“土地储粮”战略部署的实施,遏制耕地“非农化”。

东北黑土地保护。以黑土地保护重点县为重点,集中力量加强黑土地保护,加强肥沃耕地层培育,推广秸秆深翻还田、粉碎搅拌等技术。稻田推广秋季翻压秸秆、春季搅拌还田等技术,增加耕地土壤有机质,打破压实层,进行综合品质改良和施肥。继续稳步实施东北黑土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支持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等关键技术在适宜区域的推广应用,有效减少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保水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种子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政策要求,促进该政策指出应该振兴乳品业。支持苜蓿种植、收获、运输、加工和贮藏,增强苜蓿等优质饲草料供应能力,降低奶牛成本,提高原料奶质量安全水平。支持家庭农场和乳品合作社提高生产能力和质量。

实行粮养。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重点,支持牛羊养殖场和专业化饲草服务组织储存、贮藏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高品质饲草,通过养种、带种等方式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和现代饲草产业发展。

实施肉牛和肉牛的增量质量改进。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和南方养牛产业基础比较好的大养殖县,支持基础牛、种草、养牛、养羊整个产业链发展,引导基础牛存栏量增加,建立支持牛羊草畜生产的发展机制,提高牛羊肉产品供应能力。

大县调猪奖励。包括生猪调出县奖励、牛羊调出县奖励和省级统筹奖励资金。生猪调出大县和牛羊调出大县的奖励资金由县人民政府安排,用于支持生猪生产、流通和产业发展,省级奖励资金由省人民政府安排,用于支持本省生猪生产、流通和产业发展。

整个农业产业链升级

农业产业的政策要求、整合与发展。协调中央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和任务资金,引导各地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促进整体衔接。新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工业园区、50个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集群、298个农业产业强镇,推动农村产业形态更加先进、布局更加优化、结构更加合理。

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坚持“农有、农用、农享”的原则,以生鲜农产品为重点,以新的主体为重点,相对集中布局,以标准规范为导向,农民自愿自建,政府以奖代补,帮助减少损失,提高效率,促进产区冷藏保鲜能力、商品化加工能力和服务带动能力显著提高。采取“先建后补、奖补”的方式,支持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选择100个县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全县推广试点。

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和全程数字化,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种质保存和特色品质保持,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化全程质量控制,提升核心保护区生产及加工储运能力。挖掘农耕文化,推动绿色有机认证,加强宣传推介,培育区域特色品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标志管理和产品追溯。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政策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支持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改善生产条件,应用先进技术,提升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能力,建设清选包装、烘干等产地初加工设施,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各地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供财务管理、技术指导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农业信贷担保服务。重点服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业企业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服务范围限定为农业生产及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融合项目,突出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支持。中央财政对政策性农担业务实行担保费用补助和业务奖补,支持省级农担公司降低担保费用和应对代偿风险,确保政策性农担业务贷款主体实际负担的担保费率不超过0.8% 。

农业资源保护利用

政策明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3省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补奖资金用于支持实施草原禁牧、推动草畜平衡,有条件的地方可用于推动生产转型,提高草原畜牧业现代化水平。

渔业发展补助。聚焦渔业资源养护、纳入国家规划的重点项目以及促进渔业安全生产等方面,重点支持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现代渔业装备设施,以及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公益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和整治维护,开展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实施渔业资源调查养护和国际履约能力提升奖补等。支持实施渔业资源养护,继续在流域性大江大湖、界江界河、资源退化严重海域等重点水域开展渔业增殖放流,促进恢复或增加渔业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渔业种群结构。

农业防灾减灾

政策指出,农业生产救灾。中央财政对各地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及农业生物灾害的预防控制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给予适当补助。支持范围包括农业重大自然灾害预防及农业生物灾害防控所需的物资材料补助,恢复农业生产措施所需的物资材料补助,牧区抗灾保畜所需的储草棚、牲畜暖棚和应急调运饲草料补助等。

动物疫病防控。中央财政对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强制扑杀和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工作给予补助。强制免疫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布病、包虫病等动物强制免疫疫苗采购、储存、注射以及免疫效果监测评价、人员防护等相关防控工作,以及对实施和购买动物防疫服务等予以补助;大力推进强制免疫“先打后补”。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在地方财政自主开展、自愿承担一定补贴比例基础上,中央财政对稻谷、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森林、青稞、牦牛、藏系羊和天然橡胶,以及稻谷、小麦、玉米制种保险给予保费补贴支持。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继续开展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政策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支持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政策,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加强农村改厕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筹衔接,着力建立健全运行管护机制,切实提高农村改厕质量,务求长效管用。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