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被动减持不仅是被动接受频繁投资者

夏季雷暴频繁,作者在最近的商务旅行中遭遇了航班延误甚至取消。虽然最终都变成了旅行,但他也知道突如其来的雷暴的无奈。在a股市场,有些投资者比作者更无奈。突如其来的雷暴学名为“被动减少”。

数据显示,仅从6月份开始,就有2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股东股份被动减持。之所以把被动减持比作突如其来的雷雨,是因为很多上市公司股东没有履行“实施减持前15天宣布减持方案”的义务,导致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排队提问。毕竟被动股权减持的重叠信息披露不及时,会对其他投资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扰乱二级市场的交易秩序。

事实上,信息披露义务主体的所谓“无出售权、不了解情况”有“抛锅”之嫌。虽然委托减持的主体通常是券商,但无论是司法强制执行通知还是券商按合同强制清算,都不太可能不提前告知股东。股东未能及时披露,反映出他们对作为关键少数股东缺乏责任,对上市公司、其他投资者乃至自身不负责任!

从二级市场反应来看,涉及大量股份的被动减持,确实可能对二级市场上市公司的股价产生影响。比如一家从事互联网及相关服务的上市公司,在股东被动减持的当天收盘下跌8.3%;第二天,股价幅度超过15%。对于没有提前收到“天气预报”的投资者来说,被动减持显然是非常有害的。

然而,投资者不能只是被动接受这一点。笔者理解上市公司作为非信息披露义务主体的无奈,也注意到部分上市公司承认,通过CSI提供的股东名册,发现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所持股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上市公司作为股东与市场的连接者,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稳定自身的估值,为后续资本运营的顺利进行,有能力也需要对重要股东持股的变化保持敏感。这包括但不限于,当此类股东高比例质押时提示风险,敦促股东理解并遵守信息披露规则,在获悉股东持股被动减少时第一时间进行充分披露,协助其他投资者追偿和索赔.

同时,投资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主动“防雨”。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股权质押率,尽可能预测被动减持的风险;也可以选择轨迹,避免触及流动性压力行业的上市公司。

突如其来的雷雨无可奈何,但合理规划行程,携带必要的雨具,调查人为因素在扰乱行程中的责任,都是化解困境的潜在选择。被动减持频繁,投资者不能只是被动接受。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