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十年的保险股 表现不如大盘 外资逆势释放什么样的信号

原标题:黄金十年的保险类股,表现不如大盘。外资逆势释放什么样的信号

17日,当市场处于红色状态时,保险股逆势而上,呈现持续下跌趋势。收盘时,平安下跌1.12%,PICC下跌0.17%,新华保险下跌1.18%,CPIC下跌3.15%,中国人寿下跌0.39%。其实,保险类股一直下跌,也是最近的事了。

去年保险类股普遍创出新高,但今年整体表现并不好。其中,中国平安跌幅超过20%,中国太平洋保险和新华保险接近20%。

沈万鸿源非银行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葛宇翔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保险类股普遍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新单数据的短期压力。

但随着股价下跌,看好保险股票未来投资价值的境外投资者,从年初开始大幅增仓,持股数量普遍增加。

保险股面临短期压力

近日,五家上市保险公司公布了前五个月的原保费收入,五家保险公司累计原保费收入1.3万亿元,同比小幅增长0.7%。

其中保费收入增长较快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和新华保险,前五个月仅增加了约5%的原始保费收入;而中国平安则大幅下跌5.7%。与4月份相比,保费增长率环比进一步下降。

其中寿险业绩惨淡,整体业绩低于预期。平安人寿和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同比下降4%,PICC人寿和健康保险同比下降13%,新华保险同比下降14%。中国人寿和CPIC人寿当月几乎没有实现正增长。

寿险增长乏力的背后,新订单增速堪忧。今年前5个月,单个月个人新订单增速较1月份同期增长31%,一路下行,逐月下降,5月份大幅下降30.7%。

目前,平安人寿保险改革方兴未艾,改革效果尚未显现。在最近的平安人寿峰会上,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再次强调了寿险改革的必要性和决心。

葛宇翔认为,从行业角度来看,新订单短期恢复受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代理团队数量和质量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第二,人寿保险产品复苏乏力,因为可选消费没有及时恢复有效的人力供应。

从需求方面来说,去年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第一年。在疫情因素的影响下,人们购买保险的欲望增加,但今年不同。方正证券分析师左认为,随着疫情正常化,居民自发保护意识和保险需求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另外,今年2月,重疾新老产品切换,各保险公司陆续推出重疾新产品,但销量平平。兴业证券分析师傅也认为,重疾保险销量疲软,低于预期是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没有完全恢复,这也是保险行业短期内的核心矛盾。

傅预测,下半年重疾险销量有望提升,而储蓄类产品有望弥补重疾险销量的不足。

此外,自去年以来,由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引导,保险公司经营,与基本医疗保险紧密挂钩的普惠医疗保险惠民保险在各地迅速崛起。目前已有100多个城市推出惠民保险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商业保险的保险需求。

截至6月16日,持有平安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保险、新华保险和PICC保险的外资机构分别为98家、57家、59家、43家和40家。持股数量分别为8.42亿股、3.92亿股、5300万股、3600万股和7400万股。

去年底和今年年初,五家上市保险公司分别拥有外资股90股、54股、61股、48股和41股,分别为7.98亿股、4.53亿股、4800万股、3300万股和5200万股。

除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其他四家公司的外资股数量均较年初有所增加,尤其是PICC增幅最大,这也说明外国投资者对保险类股有一定的看好。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