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缘到主流私募基金为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2004年阳光私募在赵丹阳推出时,并没有多少人知道阳光私募的神圣,私募基金这个词在当时的中国证券市场上有着许多神秘的色彩。十几年后,私募基金行业从边缘走向主流,逐渐发展壮大,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7万亿元,数百亿、千亿私募巨头不断涌现,成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4年2月20日,赵丹阳与深国投合作推出首个开放式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誉为中国阳光第一位私募人。2006-2007年波澜壮阔的牛市,激励了一批投资精英投身私募。
不过当时的私募行业虽然激情澎湃,但也是喜忧参半。幸运的是,及时的监管政策为私募从业者指明了方向。
2013年6月,新《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为中国资产管理协会注册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私募基金奠定了法律基础。
随后《中央编办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明确中国证监会负责私募基金的监督管理。2014年2月7日,《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正式实施,私募经理可以规范私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私募业务。
2016年2月,基金行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从取消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证、加强信息报送、法律意见书、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四个方面强化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注册要求。
“这意味着私募行业已经正式纳入监管范围,私募基金也从游击队转型为正规军。标准化管理催生了私募股权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重阳投资总裁王庆感慨道。
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根据基金行业协会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幸存的私募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达到17.79万亿元,比2014年底增长约7倍。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增至4.8万亿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增至10.08万亿元,风险投资基金增至1.88万亿元。私募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已有80家私募数百亿证券,数千亿私募开始崭露头角。
值得一提的是,私募行业在大发展的过程中为投资者创造了可观的利润。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近5年数百亿私募基金经理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3%,其中14家基金经理5年年化收益率超过30%。
从短期表现来看,2020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0.17%,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27.21%的涨幅。其中,去年有13307款产品实现正回报,占比89.27%。此外,在今年动荡的市场中,定向增发经理突显了收入相对稳定的优势。根据第三方平台的统计,今年1-4月的数百亿私募平均收益率为3.39%,优于同期上证综指,其中80%以上前四个月的收益率为正。
在监管政策日益完善、行业发展加快的背景下,私募行业不仅保存和增加了投资者的财富,也有助于丰富直接融资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根据基金行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向协会备案的私募股权基金已投资境内未上市和上市企业13.2万股、新三板企业股份和再融资项目,形成股本7.88万亿元。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居民财富的快速积累,私募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证券私募基金经理,还是股权投资私募,只要你坚持为投资者创造绝对回报的初衷,努力工作,着眼长远,顺应时代潮流做大做强,行业就会前进。越坚实。”石城投资创始人陈嘉林满怀期待地说。
十几年来,不断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审视的私募行业始终充满活力,与公募基金一起,壮大了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的队伍。在不久的将来,逐渐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私募行业,也有望在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